阅读记录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河淮惊变(十二)[2/2页]

崇祯十三年 响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不同意立即渡河北进,进攻永城。
     他分析道,刘超是贵州打出来的,而杨国栋、温如珍和莫崇文也是贵州打出来的。按照朝官们的分法,都是所谓的“黔党”。如今你等未得旨意擅自进兵永城,地方官绅就会怀疑你等与刘超要连兵一处,共同谋反。若是朝廷奸臣从中使坏,你身上就算长了百张嘴也说不清!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丁恒昌没有官身,也没有功名。事关切身利益,他也不得不说话。
     丁恒昌质疑道,把百姓撤往淮安府,将来又往何处去?听说蜀世子是天下难得的仁义藩王,蜀地是天下难得的太平之地。能不能请刘小姐和龙夫人代奏世子,在蜀中寻一太平地境赐与百姓耕种?
     还有更重要的,百姓千里迁移,一路上的吃食怎么办?眼看着秋粮将熟,百姓不愿离家又怎么办?
     所以,他建议,等到秋收之后才走。也就是说,撤离时间绝不能早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
     ……
     莫崇文要进兵永城,其意是向朝廷和蜀王府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选择;
     杨国栋要静观待变,是等待朝廷、蜀王府以及其他各方面情况明朗;
     丁恒昌去留两难,是希望蜀王府能够给他和百姓一个安排;
     马进忠愿意保持相对独立,是对朝廷和蜀王府皆不信任;
     王世琮虽为蜀王府说话,但他肯定还希望留在官场大展拳脚。
     唯一例外的是温如珍。他的心思,深深隐藏在沧桑面容中的沟壑纵横之中。一如援汴之役前,始终不肯与龙启胜正面接触的温如珍突然收了银钞,而且还在路途中主动出面劝解莫崇文,从而把温、莫、杨三营人马带出死地,还顺便捎带上了王世琮和马进忠。
     龙启胜正想着,就听见温如珍亲切地招呼他:“龙兄弟、龙夫人,这下一步如何行止,不知二位有何高见?龙兄弟,你平时喜欢说话,今天正可以畅所欲言!”
     我平时怎么喜欢说话了?龙启胜正待说话,就听见他媳妇清脆的声音道:“高见谈不上,建议倒是有一个!”
     “请龙夫人不吝赐教!”王世琮急道。
     “赐教更谈不上,只是一个建议!”
     李翠兰直来直去,就像座千年的冰山一样,把来自男性世界的热情统统浇灭。
     “王大人说得好,我蜀藩乃太祖嫡脉,仁贤之名冠于天下。方今天下多事,百姓困苦,我蜀藩以宗藩之尊倡议‘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编练义军,剿灭土贼;温饱百姓,大兴工商;遍行王道,传继圣学。蜀人奈此以活,是故无不感恩戴德!纵然朝中奸佞中伤,蒙蔽圣听,亦难伤我主圣明之万一!”
     “想不到龙夫人还是位女秀才!龙排长,你有福了!”马进忠指着龙启胜,夸张地大笑起来。
     “有福还是有难,龙兄弟心中自知!”杨国栋等人打趣着龙启胜。
     “龙夫人,他们一帮不知轻重的粗人,别跟他们计较!”温如珍打着圆场,示意周围丘八别打岔。
     李翠兰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冷冰冰的微笑:“温总兵,杨将军可不是粗人。他一番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深得兵法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精髓!”
     “正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注一),兵圣之法!”王世琮点点头,标明了自己的立场。
     见众人颔首,王世琮进一步向众人解释:
     永城是河南所辖,他也是河南的官,出兵平息永城之乱乃是天经地义。
     但因永城距离凤阳皇陵实在太近,如果沟通不好,一旦中都留守司误判,向朝廷告急,而皇帝在满朝昏官庸臣的怂恿下做出错误决策,那便是覆水难收,有苦难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最稳妥的法子是一面向朝廷告警,一面知会凤阳总督高斗光和总兵牟文绶,待到朝廷出兵旨意下达再出兵不迟。朝廷有旨出兵,自然便有粮饷接济,此乃一举两得之法。
     “等到朝廷下旨,只怕是黄花茶都凉了!”莫崇文冷哼一声。
     “就是!朝廷下旨最迟一两月。那我们吃什么!”马进忠也大声帮腔道。
     眼看着又要闹起来。
     “报!”
     随着一阵拖长的大喊,一位淌着汗水,糊着花脸的身影闪过水榭的漏窗。此人莫崇文识得,正是其亲兵,跟随标将杨天福前往永城打探。
     “刘超据永城谋反!御史魏景琦、练兵生员王奇珍和举人乔明楷三家被屠,官绅被杀者多人!归德流贼昨日攻破夏邑,有进入永城与刘超合兵一处的模样!”那亲兵上来便大嚷禀报。
     什么?众人大惊。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看着大惊失色的官军将领们,李翠兰紧抿的唇线微微翘起。
     刘红婷的判断是正确的。黄淮之地矛盾沉积,早晚都是一场大乱局。
     也好,这正给了我们一个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官军、流贼,士绅、朝廷,都是一丘之貉。这场乱局利用好了,便可让他们同归于尽。所以,这场大乱局,要越乱要好,越大越好!
     众人哑然间,李翠兰微笑出声道: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并非静坐不动!
     没有出兵旨意,我们不能打刘超,想必刘超也不会来攻打我们。
     闯献可与刘超不同。此为天下巨贼,何人不能剿之?
     王大人、温总兵,诸位将军,陈州乃河南重镇,与鹿邑亳州近在咫尺;颍州,乃淮上要地,献贼和革左五营之北侧。
     在朝廷那儿,拿下陈州,那便是收复失地;进占颍州,那便是助剿流贼。在我们这儿,拿下陈州,那是大功一件;进占颍州,那是征粮征饷!
     有功有粮,这等好事,诸位大人不会也静观其变吧?”
     李翠兰话音刚落,王世琮和杨国栋便是齐声叫好。温如珍老迈浑浊的眼中也蹦出了亮光。
     而两位急于上阵的将领,莫崇文和马进忠则有点摸不着头脑。收复陈州,是一件升官不发财的功劳。但占领颍州,到底是占地盘征粮征饷,还是要与献贼和革左拼个你死我活?
     温如珍和王世琮文武两位主官都赞成,而官军主力马进忠和莫崇文都没反对,就在众议将成之时,一直甚少说话的龙启胜突然盯着他所谓的老婆李翠兰道:
     “出兵陈州、颍州,那宿州、蒙城怎么办?宿州、蒙城在永城之南,若刘超伙同流贼攻打凤阳,宿州、蒙城绕不过去!静观其变,难道是坐视凤阳祖陵再度焚掠一遭?”
     注一: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喜欢。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河淮惊变(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