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一章 生死转圜(五)[2/2页]

崇祯十三年 响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横截官道,两河为伏击地域划定了一个完美的直角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伏击地域东北,则是程卫国最初想占领的无名山头。无名山头面对官道方向,有一个宽大而平缓的斜坡。无名山头之南,还有几座小山,都被土暴子伏兵提前占领。在无名山头与孟家山、无名山头与南面几座小山之间,分布着数条山沟。山沟出口都对着官道,里面也有土暴子的伏兵。
     土暴子打的如意算盘,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用戏文里的唱词来表述,那就是:号炮一响,伏兵尽出。土暴子希望尽量虚张声势,让惊慌失措的护国军选择后撤,撤至刚刚通过的构溪河谷。
     沿溪河是恩阳河的支流,河道方向与恩阳河垂直。沿溪河水不深,河道里遍布大小石头,可以攀爬徒涉。但构溪河谷两岸陡峭,林木茂密,易于伏兵。
     若护国军选择南撤突围,必须通过陡峭南行的沿溪河河谷。一上一下间,军队阵型必然大『乱』。土暴子在沿溪河两岸的伏兵趁机猛攻,护国军定会遭到惨败。因此沿溪河看似伏击地域内的唯一生路,却是土暴子暗藏的必杀之道。
     然而护国军的应对方式却令土暴子万万没有想到:
     刚发现孟家山上的营寨,护国军的前军便展开队形,而后军则立即向前军快速靠拢,分明是打算安营筑垒,死守待援。
     这样一来,土暴子的全部预想都落了空。
     土暴子无奈之下,只好从孟家山和无名山头派下来几千人打一打,希望护国军被吓住,然后转身逃跑,跳入他们的包围圈。即便护国军不逃,被几千人近身缠住,也为全部伏兵压上来赢得了时间。
     这想法其实不错。
     只是土暴子忽略了时间与空间的配合。
     无名山头上率先『露』脸的土暴子立即遭到了来自侧翼骑兵的猛烈打击。
     ……
     从无名山头往下冲,经过山腰缓坡,距离官道仅有三百步。
     三百步,就是一里路。
     若是普通的平地,正常人走完这一里路,最多需要半刻钟。
     可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意思就是从山上往山下冲,跑得快,冲得猛。
     从无名山头上冲下来的上千土暴子一时快意,冲得太快太猛,不仅完全没了阵型,而且与左右两侧的友邻脱了节。贺仇寇所率两个骑兵排正好从孟家山侦查返回,立即抓住了战机。
     战机稍纵即逝。沙场老将贺仇寇没有停下来调整骑兵队形,便率亲兵和骑兵排向山坡上狂飙冒进的土暴子发起了侧翼冲击。
     土暴子发现右侧骑兵冲来时已经太晚了,完全丧失了整队组成密集队形的时间。
     骑兵像数十根锋利的篦(bi)齿,狠狠刮过匪徒们『乱』哄哄的稀疏队形,连砍带撞之下,留下无数嚎叫着的丑恶嘴脸。转瞬间,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势便瓦解了。
     战马冲过缓坡,跃上一处坡地。凭高下望,发现山脚下还有一伙敌人。这伙敌人足有六七百人之多,正从山坳里的藏身处钻出来,借着山沟的向官道隐蔽前行。大概是想封了护国军的后路,或者是将护国军的行军纵队拦腰截断。
     可惜敌人过于专注于前方的敌情,对右侧山坡上的己方惨状却一无所知。护国军骑兵如同鬼魅一般,借助地势下行重新加速,无声无息地从他们的右后侧扑下来。
     奔腾的马蹄声有如死神的敲门,突然席卷了炸开的人群。
     土暴子把仓惶逃窜的背影留给了骑兵们,也把生命拱手让了出去。
     骑兵横列瞬间赶上逃窜的贼兵,铁蹄下的尸体立时抛洒了一地。
     骑兵一击而僦,并未返身冲杀。他们轻巧地划了一根弧线回到官道,摆出了准备再次冲击的架势。见到土暴子拼命回撤,骑兵便在官道东侧摆出了一个宽大的屏护线,用人马高大的身影掩护部队集结和修筑防线。
     兴高采烈的贺仇寇一点兵马,竟然只少了一人一马,不由得大呼过瘾。那落马陷阵的倒霉蛋是士官连一名正排级班长。落马的原因据说是在冲击时他散开的衣襟挂住了荆棘。
     甫一接战,土暴子便吃了大亏。他们在骑兵的威『逼』下,仓促后撤至山顶,小心结成了阵型。
     玄『色』破旗重新挥动起来,破鼓再次噗通噗通敲响。土暴子从孟家山、无名山和南面的几个山头、山沟里涌出,源源不断。即便贺仇寇、程卫国这样的老行伍,竟然也看不清有多少。土暴子的前锋小心翼翼地靠近骑兵屏护线,立即停步驻军,摆出了死守的架势。直到后方大股人马上来,结成了密集的阵型,这才重新缓步向前推进。
     土暴子依靠着绝对的数量优势,慢慢挤压着骑兵的屏护线,直到距离护国军的步兵防线两百步左右才停下来。
     前哨战结束了,骑兵完成了他们掩护主力集结并构筑防线的任务。这之后必然是双方主力之间残酷的阵地战。
     护国军的将士们都知道。土暴子们也不是没有明白人。
     注一:野外生存的人头发容易变白,应与长期缺乏食盐等矿物质有关。
    喜欢。
  

第五百零一章 生死转圜(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