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卷 巴山风雨[2/2页]

崇祯十三年 响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人都知道大明朝病入膏肓,今日的大典再隆重,也不过是大明朝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当然,皇帝除外。
     皇帝以为自己乾纲独断,杀了薛国观、启用周延儒,国势重振,正高忻不校周延儒听吴昌时从宫里探来的确切消息,皇帝在今日的正旦大典,便会对他来一个肯定『性』的政治表态。
     旗幡招展、韶乐阵阵,皇帝所衬龙辇终于到了。随着典礼官髙起潜尖利的嗓音,众官北向而拜,向之子展示他们的臣服。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种臣服里夹杂着多少个饶算盘。
     朝拜礼成,武百官终于从冰寒刺骨的金砖站了起来,人人如蒙大赦。
     周延儒年轻力壮,爬得起,站得稳,眼不花,头不晕,不像其他大臣老态龙钟的模样。他微躬着身体,以笏板做掩护,眼睛悄悄瞥向殿内。
     宝座之的皇帝,今脱下了破旧的常服,换了正式的冕服,总算重拾了大明子的华贵与尊严。年纪未满十四岁的太子朱慈烺,拘谨地站在他父皇的宝座边,一手抓着扶手,眼睛好地打量着外面这群大臣。太子为周后所出,个子还矮,站着也没有他父亲的肩膀高。
     不知此子,与蜀子可乎?
     周延儒瞥着太子,心里却想:“若是皇帝今日诏对,语涉蜀子,自己要不要把前几日商量好的对策拿出来?”
     ……
     京师,历来都是政治流言这摊激流的漩涡心。全国各地官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在京师这个是非之地汇聚、放大和变形。
     蜀王在去年离弃国,曾经在京师的朝房酒肆青楼里掀起了一股阴谋论的热『潮』。无论是大臣还是『妓』 女,都很是热烈地议论了一番蜀地宗室。蜀世子朱平槿的大名第一次进入了京师是非圈的视线。
     好在事件的真相很快公布,使许多饱食终日却又无所用心的人丧失了对蜀地的兴趣。他们将关注的焦点重新放在了越来越难以应付的流贼和鞑子身,而流贼和鞑子不负众望,很快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先是傅宗龙和杨岳两位臣总督被贺人龙等领兵的大将甩了,傅宗龙视死如归丢了命,杨岳仓皇而逃捡了命。
     洪承畴被围松山,断了音讯、身死未卜,首逃的大同总兵王朴跑赢了鞑子追兵,却依然跑不过死神的魔爪,从诏狱提到菜市口开刀问斩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蜀地还真是热闹,虽然地处偏远,依旧还是有各种大新闻传来。前两个月最为震撼的消息是,蜀地一支名桨护商队”的义军,在川北某个不知名的山,以千人之兵大败土贼,杀敌万余。贼人之头筑成的京观,犹如一座山丘。
     再后来,蜀世子的英俊多金,他未婚妻的剽悍多妒,逐渐成了京师是非圈议论蜀地的主题之一。
     据,这蜀世子本是散财童子转世,双脚走到哪儿,哪儿的地会长出金元宝。蜀王下葬,皇帝一分钱没给蜀藩,而是让他自己出钱那是明证。
     可惜这王爷真是命苦,他种出来的无数金元宝全被一个医家女子收去了。这医家女子不仅丑无,而且心狠手辣。不知道给王爷服了什么『迷』幻 『药』,这王爷竟死心塌地喜欢了她。她收走了蜀王府的金山银山还不够,又给这王爷戴了紧箍咒。只要他看一眼其他女子,他的脑袋会头痛欲裂。
     身为首辅的周延儒对这些街谈巷议只是付之一笑,不过他对那名叫朱平槿的蜀世子并没有丧失应有的警惕『性』。
     大明朝造反的藩王不少,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当今子,便是造反成功的藩王后代。
     数月前,周延儒收到过张继孟的一封私信。信蜀王府收受投献,编练私兵,藩抚勾结,交通土司。
     周延儒乍一看,也吓了一跳。只是刚看完一半,他笑了出来。
     感情的张继孟死六,心怨毒果然深重!廖大亨搬不动,这冲着蜀王府来了。
     收受投献,下那个藩王不收受投献?算他周延儒自己,在宜兴老家也收了不少投献。
     交通土司,无非是走私茶马。边塞的几个藩王:昆明的沐王、桂林的靖江王、西安的秦王、大同的代王、兰州的肃王、宁夏的庆王、平凉的韩王,哪个不走私茶马?江南权贵,私自海贸者发家者,更是皆是。
     藩抚勾结,勾结什么了?如何勾结的?证据全无,全是道听途。
     廖大亨等一干省府大员,抓住了陈士和傅崇勾结逆贼的铁证。震怒之下的皇帝左右等不到人犯,便发旨令四川将陈士和傅崇地处斩,不必再槛送京师。皇帝对刘之勃在傅崇家抄出了十五万两白银也很高兴,让内阁拟旨表扬了廖大亨和刘之勃。现在廖大亨正借着圣眷和二案对四川的东林党穷追猛打,借口四川军事局面困难,通过弹劾赶走张继孟,他身为守土官,竟然将巴州一州两县丢给了土暴子。
     这要是双方在朝堂撕掳起来,不也知,定是张继孟吃亏。所以周延儒为了保住张继孟,只能去信叫他消停,让他“相忍为国”。
     注一:明代辅臣的品级根据其加衔与本官确定,并不固定。周延儒是太子太师,所以品级为从一品。
     注二:部分史料记载有误。宿迁县应为宿松县;怀安县应为怀宁县,即安庆府依郭。
    喜欢。
  

第四卷 巴山风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