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很不高兴,问戚姬:“你不同意绕道去沛县?”
戚姬说:“皇上没有驾崩,就想到魂灵的归宿!我现在与赵王刘如意还不知道在何处安身呢?”
戚姬又挑起了更换太子的事情,让刘邦刚刚有所好转的心情,又回到了悲哀的情境之中。刘邦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这是最后一次回故乡了,以后就不会有机会回沛县了,难道这一点人情世故你都不理解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戚姬说:“我与赵王刘如意何处安身,皇上都不与我们母子俩安排好,就算皇上驾崩,灵魂有了归宿,皇上的灵魂能安宁吗?”
刘邦说:“更换太子,我反复琢磨过了,就我这样的现状,更不能更换太子。我这次受伤虽然不算重伤,但是伤口溃烂,好不了了。我估计一两年之内,我就会挥手西去。我把赵王刘如意扶上皇位,他也统治不了天下,到时天下还是会被吕后抢去。要是这样,你和赵王刘如意的命运更惨!”
戚姬说:“赵王刘如意登基后,皇上就不能给赵王安排好辅政大臣吗?有了辅政大臣,自然能坐稳江山!”
刘邦说:“这个问题我也反复琢磨了。现在朝廷上没有一个大臣能对付得了吕后。就算周昌可以对付吕后,但是周昌是反对更换太子的!其他的哪一个也不是吕后的对手?”
戚姬说:“安排一个辅政大臣都能难倒皇上吗?朝廷之内,没有合适的辅政大臣,难道整个天下,也没有一个适合的辅政大臣吗?”
戚姬的话提醒了刘邦!
刘邦说:“你这样说,提醒了我!终南山上,有四个自称是‘商山四皓的老人是合适的辅政大臣!可是,这四个老人很奇怪,他们都不愿意出来做官,我派人上山请了他们几次,他们都不愿下山!”
戚姬说:“请不下山,就派人安排车子,把他们拉下山!”
刘邦说:“你是说强行把他们接下山?”
戚姬说:“是这个意思!”
刘邦说:“就是这样,也要等我们回到京城后,安排张良上山去请他们!”
戚姬说:“张良不合适做这件事情!”
刘邦说:“为什么张良不合适做这件事情?”
戚姬说:“是皇上告诉我的!”
刘邦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的?我记得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戚姬说:“皇上在梦中告诉我的!”
刘邦怀疑说:“你说我说梦话?这不可能!”
戚姬说:“皇上在梦中说,张良也上了吕后的船!”
刘邦说:“你看,我做梦都在替你们母子俩操心!”
戚姬说:“只是操心有什么用?要落实,要把事情办好!”
刘邦说:“现在没有合适的人怎么办?”
戚姬说:“皇上眼前的沛侯刘濞就是合适的人选,让沛侯带着亲兵上终南山去请!”
刘邦说:“沛侯刘濞也不合适!我前几天口头答应册封刘濞为荆王,后来我仔细观察刘濞,发现这个人不是安宁分子。再加上他的父亲原来是代国国王,被我贬为合阳侯,他一定有怨恨。现在又要他去终南山,这更不合适!”
戚姬说:“越是这样,皇上越要安抚刘濞。既然皇上口头承诺了,不兑现,危害性就更大!”
刘邦说:“就是这样,也要等到京城再说!”
戚姬说:“夜长梦多,应该让刘濞现在就出发!”
刘邦说:“就听你的!”
于是派人找来刘濞,刘邦对刘濞说:“我现在决定将荆国改名为吴国,正式册封你为吴王,回京城就下诏书。原来荆国五十三城都属于吴国,你的地盘大得很,要好好治理吴国。不过我提醒你,吴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境内有山有水,靠山可以挖矿铸钱,靠海可以煮水成盐。吴国富足了,不要有异心!”
刘濞说:“侄儿谨记皇上的教训,永远不敢有异心!”
刘邦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现在,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马上去办。你带着亲兵上终南山,把终南山上号称‘商山四皓的四个老人接到京城!现在就出发,我回到京城后,要见这四个老人!”
刘濞说:“要是这四个老人不愿意下山怎么办?”
刘邦说:“这些靠你想办法!总之,我回到京城后,要见到这四个老人!”
刘濞高兴地说:“我马上出发,让皇上回到京城后见到这四个老人!”
刘濞走后,刘邦对戚姬说:“这样,你满意了吧!”
戚姬说:“满意了!”
刘邦说:“那我们就绕道到沛县看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大风歌
喜欢。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