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八章 安得江山万年长[2/2页]

西汉女人 原野粗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叔孙通、盖公等三位的发言,龙颜大悦,于是催促陆贾发言!
     陆贾说:“我听了以上三位的发言,我感触颇多!我要说的就是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博采众家,取长补短。我们既要注重依法治国,为天下立规矩!我们也应该发展教育,提高黎民百姓素养,移风易俗,推陈出新。还应该注重循序渐进,道法自然。综合起来说,就是通过制定法律,让黎民百姓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所有的百姓懂得规矩,遵守规矩。要让所有的百姓懂得规矩、遵守规矩,离不开教育、教化。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教育、教化,让黎民百姓知道什么叫做真善美,这样才能造就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是张良发言。
     张良说:“兵者,不祥之器!不管什么时候,社会是害怕看到战争的。要制止战争,就是要让广大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广大百姓安居乐业,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文化也是吸纳、凝聚各民族的吸金石。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形成凝聚力,才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有吸引力的民族,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就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民族!”
     谈到文化与长治久安的问题,其他几位都有兴趣。
     盖公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而且这条根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形,但是它又无处不在,无处不见,它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活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化,那么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为有了文化这条无形的根,不管什么力量都无法铲除这条根。”
     叔孙通说:“文化可以熏陶人们的道德品质,文化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催促人们上进,文化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文化能凝聚民族自信心!如果皇上能以文化为立国之本,让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那么我们的民族就形成一道看不见的长城,形成一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突破的长城,我们的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刘邦说:“各位的发言,让我明白了文化是立国之本。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文化建设。现在我们的汉国已经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汉朝,然后我们以文化建设为纽带,让我们汉朝的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形成汉服、汉语、汉文化、汉族,最后形成汉流,千秋万代永不干涸!”
     之后汉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汉赋、汉乐府诗就是灿烂的汉文化的象征,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纵观历史,我们的民族,历经坎坷,生生不息,就是让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生存的根!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我们的民族经受了三次大灾难!
     东汉解体后,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四百年的动荡,其间,鲜卑人占领了北方,建立北魏政权。从种族来看,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政权基本消失。但是我们民族形成的文化这条无形的根延续了我们汉民族的香火。鲜卑人占领北方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将鲜卑族无形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汉民族体内。
     宋朝解体后,历经坎坷,最后被蒙古人占领了整个中国。从种族来看,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消失。而我们的汉民族得以延续香火,也是文化这条根融合了汉蒙两族。尽管蒙族对我们汉民族的文化是半推半就,但是忽必烈在中原大地建立的以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还是融合在了我们汉民族体内,成了我们汉民族体内的家庭成员。
     明朝解体后,满清人来了。满清人建立的满清帝国,最后也臣服于我们的汉文化,成了我们汉民族体内的一员。
     由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汉民族文化,灿烂的汉民族文化融和、凝固了我们的各民族,让我们汉民族得以生生不息!
     事情扯远了,还是回到故事中来。刘邦这次神仙会议后,由务虚又回到了务实,回到了当前英布造反的现实生活中。刘邦一直迟迟不御驾亲征,除了很多事情的纠缠外,刘邦对平定英布叛乱,还有很多顾虑!
     刘邦迟迟不御驾亲征,让吕后也寝食难安!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张良略施小技。
    喜欢。
  

第一百零八章 安得江山万年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