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汉国做成汉朝,然后发展汉文化,形成汉文化根基,让汉文化成为子孙后代生存的基础。由此形成汉服、汉语、汉文化。让穿汉服,说汉话,学汉语的人形成一个族类,这个族类就叫汉人。然后由穿汉服,说汉话,学汉文的汉人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汉族。那么,我刘邦即使死了,也是如张耳告诉我的那样:‘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老子追求的理想!可惜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我只想做一个有权力的皇帝,所以他们就不断给老子出难题,让老子不得安宁,没有心事为实现老子的理想而奋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邦来了兴趣,讲起他的理想滔滔不绝。完了,问太监:“你听懂了老子刚才讲话的意思吗?”
太监摇摇头,说:“不知皇上在说什么!”
刘邦说:“你听懂了才怪!老子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听得懂!听得懂老子话的人一是要有悟性,二是要有品行!这两者缺一不可!”
太监有点不服气,说:“萧何也听不懂?”
刘邦说:“萧何也听不懂!萧何有品性,没有悟性。萧何是一个好的管家,这是由于他的品行决定的。萧何没有创造性,这是他的悟性限制所致!”
太监还是不服,说:“张良也听不懂?”
刘邦说:“张良也听不懂!张良有悟性,能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但是没有品性。因为张良品行中缺少专一的毅力!”
太监说:“皇上经常夸陆贾,说陆贾有学问,写了一本《新语》的书,陆贾应该听得懂吧?”
刘邦说:“陆贾也听不懂!陆贾既没有我这样的悟性,也没有我这样的境界。陆贾品性中还缺少崇高的人生追求,他是一个追求享受的人!”
太监说:“太子太傅叔孙通也听不懂?”
刘邦说:“太子太傅叔孙通也听不懂!叔孙通这人太重视规矩了,太看重规矩的人只能做些具体事情!根本谈不上悟性与品性!叔孙通这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使命感!”
刘邦说完,看着太监又问了一句:“使命感,你懂不懂?这么大的问题,你肯定不懂!”
太监说:“我不懂!我知道的这些人都听不懂皇上讲话的意思,那就真的没有人能听懂皇上讲话的意思了!”
太监过了一阵,脑洞大开,忧虑说:“皇上讲的话没有一个人听得懂,那皇上的理想靠谁去实现啊?”
刘邦说:“这个你不要提老子担心!没有人听得懂老子讲话的意思,这不要紧。只要老子知道就行了!我会利用每个人的特长来做事情。譬如萧何擅长管家,我就用萧何来管家,帮我维持朝廷秩序。譬如叔孙通重视规矩,我就让叔孙通来制定各种礼仪,用礼仪来维护各种秩序。譬如张良有军事才能,我就让张良做我的军事,帮我只会打仗。每一个人做好一个方面,汇拢起来,我的事情就做好了!”
太监拍马屁说:“皇上真了不起!”
刘邦高兴地说:“别人都攻击老子我,说老子我不读书。我老子只是不读死书,死读书。萧何说我老子读的是无字天书,萧何说得真到位!”
过了一会儿,太监又问:“皇上为什么要为实现汉国、汉朝、汉服、汉语、汉文化、汉人、汉族等这样一个理想而奋斗?”
刘邦说:“老子这样做,一是要对得起为打江山死去的那些烈士;二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来到世上走一遭,没有白来;三是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遗产。总之是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刘邦这个人!都称赞刘邦这个人是汉人的开国鼻祖!更了不起的一点是一旦形成汉服、汉语、汉文化、汉人、汉族,那我们的汉族就形成了凝聚力,就会永不衰竭地一代一代无止境地传下去!你想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功德啊!”
太监非常羡慕地说:“到时皇上也应该把我也带上一把!”
刘邦说:“这是一定的!今天老子非常高兴,所以说了老子的理想,你是第一个听到老子讲理想的人,自然也就把你带了一把!”
刘邦向太监讲完自己的理想,高兴了一阵子,但很快又回到了现实中。一想到现实中的问题,刘邦又免不了叹气!
过了一阵,刘邦又问太监:“你说,你是韩信,你会反叛老子吗?”
太监不敢想,也不敢说!
刘邦催促道:“说吧,凭你与老子的关系,老子不会责怪你!”
太监张大着嘴巴,睁大着眼睛,呆呆地望着刘邦,还是不做声!
刘邦又催促说:“说吧!说说你的想法,老子恕你无罪!”
太监似乎缓过神来,疑惑地问刘邦:“皇上怀疑韩信反叛,是人陷害?”
刘邦没有想到太监会这样问自己,一时不知如何应付!
刘邦也在反问自己:韩信反叛是人陷害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韩信疑案。
喜欢。
第一百零二章 威加海内兮心彷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