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府衙之中。
一名校事把曹冲刚写的新诗词,送到曹操的手上。
曹操阅读完毕,惊叹不止,一样拿给了曹植阅读。
曹植作为文学大才,必然不服气。
“父亲,这更加证明了,冲弟是在找人给他代笔。”
曹操不信这话,“为父已经找人调查过,许都之内并无人给他做代笔。”
不,一定有!
曹植不服气,继续道:“父亲,没人说代笔之人就必须在许都啊,你想想看,冲弟聪明绝顶,岂能让代笔之人,被我们轻易找到。”
“相反,冲弟得知我们在调查他是否找人代笔,为了打消我们的怀疑,他又让那人给他写了这首诗词。”
说到里,曹植故意顿了顿,看着曹操的脸色。
见曹操满脸狐疑,证明把自己的话听了进去。
于是乎,曹植抓住机会,继续道:“这首诗词,跟上一首文风一模一样,必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冲弟年龄那么小,岂能有这种感悟,就算他上一首是自己写的,但又怎能如此短的时间,又创作出一首新诗词。”
“而且这首诗词,不亚于上一首。”
曹植就是一口咬定,曹冲找人做代笔,“父亲,不用多想,冲弟必然找人做代笔了啊。”
曹操深表怀疑,毕竟他不在曹冲身边,也不知道许都的具体情况。
“把荀攸叫过来!”
既然拿不到主意,就让荀攸过来帮忙分析一下。
曹植见状不干了,“父亲,荀军师只主持军事,文学方面上的事情,他哪里懂啊,还是不要叫他了。”
“为父又不是让他做诗,而是让他分析分析。”曹操怼了回去。
曹植只能老老实实站在一边,不敢有多余的话讲。
荀攸来后,曹操把曹冲所创的新诗词递给荀攸,“这是校事府刚刚送过来的,而且指名点姓要给本相看。”
“你也欣赏一下。”
荀攸行礼之后,接过书简,阅读起来。
“这……”
荀攸被诗词的文采叹服,竟然变得词穷。
曹植误以为荀攸要帮曹冲说话,马上开口,“军师,你可要想好了再说话啊,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荀攸:“?”
三公子,老夫被得罪你吧?
荀攸心中有疑问,却不能提出来,只能客气的对曹植道:“三公子放心,老夫心里有数。”
说罢,荀攸对曹操道:“丞相,这是小公子利用诗词,给你证明他没找人代笔啊。”
曹操同意这话,“恐怕冲儿此刻正在埋怨我这个父亲。”
“……”曹植很不爽,瞪着荀攸,暗示荀攸少说几句。
荀攸假装没看见,“前后两首诗词的文风都一样,这两首诗词必然是出自一人之手。”
“以在下来看,不如等丞相回去之后,再让小公子做一首诗词,若是小公子可以做出来,那就证明小公子没有找人代笔。”
曹操对这个办法很赞同,“你说的有理,到时候本相亲自出题,冲儿事先不知,也就无法准备,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曹植听了大为不爽,心中已然打定主意,就算曹冲没有找人代笔,他也要以假乱真!
喜欢。
第109章 他要以假乱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