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9章 定科学为国学?工业体系的雏形[1/2页]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词中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场众人都亲眼见识过很多科学造就的神奇。
     同时许青也经常让人在报纸里宣传科学的用途。
     许多人都知道,无论是那些神药,还是手机、汽车等神奇的物件都是因为科学而出现的。
     许青看了眼崇祯,接着道:“本王与陛下商量过,打算将科学定为大明的国学。”
     “什么?”
     “科学为国学?那……那儒学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对于在场所有人而言都太震撼了。
     自汉代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远的不说,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儒学一直都是大明的国学。
     也是选拔人才最为关键的标准。
     如今竟然要将科学定位国学?
     崇祯接过话茬:“儒学和科举依旧进行,只不过朝廷也会通过科学选拨部分人才为官。”
     他并没有一棍子将儒学打死。
     如今的儒学依旧如日中天。
     最关键的是,儒学早已深入民心,更有无数人还在苦读四书五经,无数家庭在咬牙让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苦读书。
     想让他们参加科举,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真要将儒学一棍子打死,大明必定会大乱,至少现在还不行。
     闻言,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也仅仅是稍微松了一口气而已,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
     科学选拔出来的人才要和儒学科举出来的人才抢位置,这必定损害了儒生的利益。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这是整个阶层的利益受损,士绅阶层必定不会当做没事发生。
     甚至就连朝廷当今的官员也会被损害到利益。
     当然,在场官员并没有出言阻止。
     一来他们见识过了科学的神奇,二来现在不说话顶多以后利益受损。
     但现在反驳皇帝的意志,立即就会利益受损。
     还有一点,这些人大部分是崇祯特地选出来的。
     他们心中多多少少都装着大明和百姓。
     既然科学有大用处,这件事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温体仁嘴角动了动,不过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自己都礼部尚书了,又是内阁次辅。
     又何必冒险呢?
     袁可立叹了一口气:“陛下,这件事即便我等同意,但朝野上下也必定有许多不甘心之人的,您一定要做好准备。”
     “朕明白!”
     不用提醒,崇祯就知道后果。
     不过他不在乎,他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这是大明最为正确的道路。
     既然是最正确的,即便再惨烈再艰难他都不会放弃或者退缩。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变法都失败了?
     因为掌权之人不知道变法是对是错,甚至就连提出变法之人都没有十足的信心。
     这就会导致变法执行得不彻底,在看到损失太大时就会瞻前顾后,甚至虎头蛇尾地结束。
     一个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文明发展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科学研究上,九成九的时间和心血都是在试错。
     一个文明的发展也差不多。
     华夏上下五千年,错了无数次都没能找到‘科学这条路。
     或者说曾经找到了,却没能贯彻下去。
     反而在‘儒学这条道上一错再错,更是发展成为程朱理学,这一道思想上无形的枷锁。
     发展科学这件事,

第269章 定科学为国学?工业体系的雏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