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桌后站起来,指了指沙发区。
两人来到沙发区,之前给江一水用作培训的学习系统刘阳并没有收起来。
钱穆秋麻利的戴上了学习头盔,这套系统她很熟悉。
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刘阳也不耽搁,当即开始了对钱穆秋软件知识的下载。
软件知识在集训期间刘阳就给大家下载过,只不过还不够。
现在刘阳单独给钱穆秋下载的软件知识,是关于实现算力底座和城市大脑的相关内容。
想要通过网络把国内智能的算力都运用起来不是简单的事。
这需要把每一个智能终端,都规划为一个小的计算节点。
这个计算节点再组合成一个稍大的节点,如此一层一层,最后组成一个庞大的计算网络。
这个网络就是算力底座。
听起来虽然不复杂,可是实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只不过在一级行星文明科技树里,这还不算事。
此外就是城市大脑的实现,在刘阳的规划中城市大脑与算力底座是互为一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城市大脑也是算力底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不过城市大脑相对于网络上其他的几十亿的智能终端来说要高级很多罢了。
不过比起几十亿智能终端的恐怖算力,城市大脑又有点不够看了。
总之,两者相辅相成,能实现1+1远大于2的结果。
现在刘阳对钱穆秋的要求就是先搞出知识中心,而不是城市大脑。
城市大脑可以缓一缓,而知识中心则不行。
随着大量的工作人员涌入旭日基地,这些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升级,否则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开展工作。
学习系统硬件设备刘阳已经指定马洪涛成立了专门的工厂开始生产。
只要材料跟上,学习系统硬件将不是问题。
那么作为知识中心的软件就非常重要了。
刘阳可以把相关知识从脑海中下载下来,然后就要通过知识中心给其他人下载。
钱穆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人把知识中心先搞出来。
只有拥有了知识中心,新进工作人员就能按照工作需求快速的升级相应的知识体系。
这样研究所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出现。
否则无论是旭日一号、还是未来城想要规模化都无法做到。
因为钱穆秋已经有了基础,而且大脑利用率也稍有提升,所以软件知识的下载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怎么样?”刘阳看着钱穆秋。
“非常好,我现在很清楚知识中心要怎么搞了。”
“穆秋,我们马上要搭设几十条旭日一号的生产线,头一批的几千工人已经进驻基地了,这个你知道吗?”
“听说了,好像已经来了3000人。”
“嗯,不光这3000人,马上还有三个团的工程兵也会进入基地,也有好几千人。这些都需要接受知识培训,否则无法开展工作,所以你领导的软件研发部任务很重,必须抓紧先把知识中心搞出来。”
“所长,没问题,不过软件研发部的人从哪里来?”
“这样吧,你可以从参加过集训的人里先挑二十人,带着他们先把知识中心搞出来,其他的人你自己慢慢招聘培养。反正只要有知识中心,你想要多少人还不是由你说了算?”
刘阳想了想,他之前的集训也就培训出了两百多人,三百人不到。
这些人以后一个个都会被他安排独挡一面,现在只能先分二十人给钱穆秋。
“好,那我清楚了,所长我现在就去选人了。”
“去吧,抓紧时间。”
钱穆秋离开了刘阳的办公室,去组建她的软件研发部了。
刘阳把办公室稍微收拾了一下,然后走出了房间。
他打算去看一看马洪涛的进度。
喜欢。
第246章 打造知识中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