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五十九章 神赐之地(三十二)[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如果,只是想在直观的感受下“米国大草原”的范围,则可以在米国行政图上,试着找一下,
     靠近加拿大的“北达科他州”东界,并将其向南拉出一条纵线,一路延伸至墨西哥湾。
     按此方法在地图上,拉出的这条纵线,大致也是米国本土的地理中线。
     在地理中线以西的“美国大平原”上,草原的原始形态,还可以再细分为丙种类型。
     一种西部,呈现出和北亚半干旱草原类似状态的“矮草草原”。
     另一种是在“矮草草原”与“高草草原”之间,充当过渡带的“混合草原”。
     没有被纳入“米国大平原”范围的“北美高草草原”,则成长于这条地理中线以东,
     至密西西比河上游之间,密苏里州及其以北地区,海拔在200500米区间的土地上。
     6001000毫米的降水,保证了高草生长所需要的水资源。
     然而,这毕竟是乔木生长的优势区,与“潘帕斯草原”一样,“北美高草草原”同样需要一个外来干预者,帮助他们战胜森林。
     助力北美高草获胜的推手,仍然是频繁发生的野火。
     在19世纪,由于米国西进运动的开发,他们只能在堪萨斯州、密苏里州等地的一些小型保护区内,一睹北美高草草原的原始风貌了。
     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情况是,由于周边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米国“高草草原”保护区中的野火频率,已经被大大降低。
     以至于,为了维持其原始生态,保护者们甚至会定期在草原上放火,以抑制树苗的生长。
     不过,这些圈养状态下的高草草原,却能够为我们探知,潘帕斯草原的形成原因,提供有利的证据。
     21世纪,对水资源要求更高的“牛”,是潘帕斯草原上最为优势的物种,其数量,甚至比草原上的人口还要多。
     如果说,类似呼伦贝尔草原的亚洲草原,能够呈现出的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
     那么在降水条件更好的美洲高草草原,很可能风吹过去,你也是看不见牛羊的。
     不过,在西班牙人抵达潘帕斯之时,这种景象他们是看不到的。
     因为不要说是牛羊,甚至安第斯山脉所出产的羊驼,都没有在此大规模生存的迹象。
     在没有畜牧经济的情况下,想在草原上讨生活,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渔猎。
     问题是,渔猎生活所能够蓄养的人口,以及财富是微不微不足道的。
     至于在中安第斯地区,借助梯田壮大的印加帝国,有没有机会向这片温带草原,播洒农业经济的种子呢?
     纯粹就地理范围来说,印加帝国其实已经,触及到了潘帕斯草原的边缘。
     换句话说,如果有足够的动力,印加帝国是可以扩张过去的。
     然而,两个原因,决定了印加帝国会放弃这一想法。
     首先,是与绝大多数征服者一样,印加的统治者同样将目标,锁定在对人的征服上。
    喜欢。
  

第七百五十九章 神赐之地(三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