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七十二章 徐家和海瑞[1/2页]

铁血大明1625 倾城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没有收到老百姓头上?
     听到天启帝的这个问题,夏允彝只觉得自己想笑。
     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整个江浙又岂会有着那么多的百姓写下万言书?
     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身为文坛领袖,正人君子的文人们,又为何会挺身而出抨击朝政?
     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天下那么多的百姓,又怎会流离失所,无依无靠?
     夫子曾经说过,苛政猛于虎。
     而如今的大明朝,可不就是各种苛捐杂税堆积成山,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么?
     商税?
     朝廷偌大产业,文武百官都是行内翘楚,又为何不能给朝廷赚到钱,朝廷为什么要搞出来商税等等的税务,让百姓多一层负担?
     矿税?
     矿工们千辛万苦在矿山里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开采出来的矿山,朝廷为何要直接从中收走收益?朝廷对矿山做了什么吗?
     与民争利,这四个字,在江浙的时候,夏允彝早就已经听到了耳朵起茧。
     似乎这个朝廷只要不干这些与民争利的事情,这个天下,就会安稳下来。
     “陛下!您富有天下,可是为何要放任太监弄出无数的苛捐杂税,来与民争利呢?”
     “农夫们从地里刨食,所求不过为了果腹,可是这些税赋一交,他们却连果腹都做不到。”
     “商贾将南方的货物送到北方售卖,虽然他们是为了利润,可是这些利润,他们也需要背负风险,这是他们所应得的。”
     “陛下富有四海,却依旧要弄出来商税,让商人们苦不堪言,要失去他们的生存之基。”
     “陛下,您觉得这应该吗?”
     “陛下,难道您不觉得,这是赤果的与民争利吗?”
     夏允彝的反驳,让朱由校听着就觉得想笑。
     没错,此时的大明在老魏太监的骚操作之下,商税这一块确实成效极为明显,毕竟天启五年,全国八处重要商业征税所在合计收上来了四百八十万两。
     万历二十五年才多少?不过四十八万两而已!
     可是这个税收带来的作用是什么呢?
     是辽东的安稳,是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有条不紊的建设,是皮岛水师和登莱水师那养活的无数辽民。
     不过说到底,朱由校很清楚这个商业税的征收,其实没有敲到点子上。
     京师倒也就罢了。
     可是下放到其他地方,像是南京,像是江浙,这些地方的商税,就靠着老魏太监派下去的那些人马能干啥?
     啥都干不成!
     鱼龙混杂旁枝错节的无数官商们,可以将朝廷里派出去的人马玩到死。
     更别提同化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上边给的任务,可不就只能拼了老命压榨寻常百姓和那些小商人了么?
     天启帝兴许只是想要收一的商税。
     老魏太监也是按照这个说出去。
     可到了地方上,在王府官府等等各种有权限征税的机关部门插手之后,朝廷里派出来的收税太监就只能选择收十,来让自己不会被老大责怪。
     征税太监再能,也只是负责人,他手底下总得有着一帮子去执行的人,而这帮子去执行的人,敲起棒子来可不会手软,兴许大手一挥,就要收百的税!
第四百七十二章 徐家和海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