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5章 举步维艰,大规模不是那么好玩的[2/2页]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鸡蛋番茄轮番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才能干完的农活,如今只需半天。
     你看那手扶拖拉机拖着圆盘割刀机在麦田里缓缓驶过,锋利的割刀有节奏地上下舞动,一片片小麦应声而倒。
     旁边的人们迅速将割下的小麦收集起来,运往脱粒机处。
     脱粒机旁,往常需两人踩蹬的机器,如今自己滴溜溜的转着。
     只需一人将小麦送入机器,就能看着看着金黄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机械化采收的效果,第一次在古老的大地上散发出光彩。
     一切都欣欣向荣,除了轧钢厂的某个车间……
     “咋个回事嘛!每个零件都在公差范围内。前面几台都好好的,咋就这一批的发动机老是打齿?”
     “还有这批曲轴,检测的时候好好的,怎么转起来,轴心就偏了?”
     几个大师傅围着新组装的发动机,有些郁闷的想哭。
     哎!李长福摆弄着一堆零件,当初仿制老大哥发动机的现象又出现了!
     那就是单个零件全部合格,但是组装到一起,就全是问题。
     杨佑宁也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李老,这是怎么回事?”
     “诶……标准化的问题啊!”
     “标准?都是按着图纸的标准来的啊?技术员一个个测过去的!”一旁的易中海插嘴。
     “您看,像这个齿轮,精度都达到6级了!”说着易中海挺了挺胸,这批齿轮他确实是下了苦功夫,连打磨都是亲自动手。
     当然,他也不得不亲自动手,他的宝贝徒弟没资格在新组建的拖拉机生产车间立足。
     就连他自己,也是厂里实在缺人手,才进来的。
     李长福看了他一眼:“易师傅,单就工件来说,这批你做的真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和它咬合的齿轮可不止一个啊,下面这个齿轮精度才11级,这个凸轮精度是10级。”
     “别看他们每个尺寸相差不大,但全发动机一共73个部件。这里面的尺寸偏差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了!”
     “那咋办!”
     李长福缓缓摇头,他自然知道这是工业标准化的问题,可怎么解决……
     他也没更好的办法。
     “江夏那小子哪?”
     “陪着农业部杨部长他们去农收了,说是实验机械化收割的效果。”
     “把他弄回来,当初他好像提到了一种解决方案,但没深入进去。”
     江夏有办法嘛?
     有啊!
     上机床呗!
     人毕竟不是机器,不能保证高强度作业下,每个工件的一致性。机床就不一样了,虽然以目前的机床精度不能达到很高,但用来组装二冲程的发动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这也是废话。
     环顾下整个车间。
     两台看不出年月的刨床,8台老旧的普通车床,唯一一台崭新的C6201,还是机部为了支援生产,刚刚配发下来的。
     至于生产常用的坐标镗床、坐标磨床、齿轮磨床。
     工友们表示听说过,没见过~
     当然没见过。
     大哥,你们原本是轧钢厂啊!要这些坐标机床干嘛,摆着好看嘛?
     而且这会,这几种机床的设计图估计都还在奉天一厂的保险柜里。
    喜欢。
  

第95章 举步维艰,大规模不是那么好玩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