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家村麦田。
     人们一片忙碌,正是麦穗灌浆的时候,饮饱了水分的麦苗根根挺立。
     沉甸甸的麦穗微微垂着,微风吹过,麦穗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
     江六叔摸着胡须笑的合不拢嘴。
     “好好,这下子交了公粮,每家每户还能剩点。不用再去粮站借粮了。”
     江夏卷着裤腿,已经在田里干了一上午的活了。
     闻言,起身松活了下筋骨。
     这农活真累啊,江夏觉得在车间敲望天锤都算是轻松的了。
     农民真苦,特别是这个年月。
     听着江六叔夸奖的话,再看着往半山腰上抬水的村民,还是有些遗憾。
     村里山脚种的全是小麦,通过压水井的作用,倒是把几十亩地全都浇完了。
     但种在半山腰上的玉米棒子也需要水啊。
     可惜压水井压不了那么高,充其量缩短了些抬水的距离。
     “要是山上能打口井出来就好了,这样一个半山腰的庄稼,都能直接浇水。”
     江六叔笑眯眯:“够好了。本来村里都打算保住下面的小麦,山上的棒子,就随着它长了。”
     “有了你这个井啊,省了不少劳力啊,这样算是两头都保住了!”
     江夏叹了口气,华国的农民啊,总是这么的坚强。他们要的真的不多。
     “叔,你说山上打口井,能出水不?”
     见江夏还是放不下这个执念,江六叔皱皱眉:“应该是有的,就你上学的时候,有个啥科学院的人来看了看。”
     “当时也说打口井,就能顾上半山腰上的庄稼。公社的干部组织我们村的在山上挖了2米就不行了.”
     “土下面全是石头,咋挖?”
     “当时还上了炸药,炸了也没办法,下面还是一片花岗岩。”
     “那落下的山石,还埋了一块肥地,弄了半个月才弄完!”
     “从那以后,就再没人提打井的事了。”
     江六叔叹息着摇头:“对了,那时候大柱还在帮忙来着,腿上被崩了块石头,缓了半年才好。”
     江夏默然,怪不得那段时间看着江大柱一瘸一拐的,问他他也不说。
     这时候,江奶奶拎着个大桶,后面跟着两个小丫头,分别抱着一摞大海碗。
     “都来歇歇脚,刚烧了壶水。大热天的,别热着了!”
     江冬颤颤巍巍的端着碗水过来,“六叔,给您喝水!”
     江六叔乐呵呵的接过,没口子的夸了一番,再一尝,嗯?甜水。
     昨天自己媳妇领了点白糖回来,他是知道的。当时还打算存着,到时候媳妇生了,没奶水的时候还能拿来顶下。
     从战争岁月走过来的他,自然是知道白糖的珍贵的。
     就这么说吧,一个人快饿死了,一碗糖水下去,说不定又能撑个一两天。
     “他奶,这!”
     “行了,快喝,家里还有,吃不了那么多。农忙的时候,也给大家补补体力。”
     江六叔叹了口气,这恩情,还不清了啊。
     江夏也捧着碗糖水正喝着,五柱从半山腰大呼小叫的蹦跶下来。
     “大爷!我瞅着村口来了三辆小车,是不是厂长他们来了啊?”
     江夏把糖水喝完才点

第36章 小农民的狡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