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8章 “下岗”的苗头[2/2页]

重生回到1982开局捡了一野猪 泡杯清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手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洗不净的水泥灰,工装袖口磨得发白,肘部打着工整的补丁。
     郑江南还留意到,他刚刚从兜里摸出那盒烟时,还特意用把衣服的边角抚平,这是下意识的一种动作。
     达宫书记吸了一口烟,笑道:“不能吧老王,这年头别说你们这些有工作的城里人了,
     就我们乡下,那七八个孩子的也是大有人在,也不见得都得戒烟啊?”
     王队长苦笑道:“达书记您有所不知啊,我们建筑队的工作和其他人不大一样,
     严格说起来还不如农村人呢,所以生活相对别人,自然是吃紧。”
     “哦?”
     郑江南不解的问道:“你们这样的施工队不是隶属于政府部门,都有工资的吗?”
     达宫书记也附和道:“对啊,你们应该是属于城乡建设环境局的编制吧?
     就算不如供销社啊粮站这些吃香部门,那也是有铁饭碗啊,经济上不应该那么紧张啊?”
     王队长用粗糙的手背蹭了蹭嘴角,工装裤上沾着的水泥渍簌簌掉落:34;外人看着是铁饭碗,可咱们施工队情况比较特殊......”
     随即,王队长就讲了起来。
     原来,由于县里财政紧张,县委县政府牵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像王队长他们这样的施工队,就保留编制的身份,但是工资需要自筹!
     换句话说,也就是给你留个“体面”的身份,但是真正的工资,得你们自己去赚!
     政府除了给你留着这个身份以外,其他的福利待遇一律没有,
     这样一来,这些隶属于政府的施工队队员,本质上和民间的泥瓦匠没有任何区别!
     也不对,严格来说也还是有一点点好处的,那就是施工队里属于政府的那些器械,可以无偿给他们使用。
     这也算是政府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郑江南一愣,王队长他们这境遇,不就和后来的国企改革差不多嘛?
     只不过现在的王队长他们,政府还保留了他们编制的身份,
     也算是一种希望!
     远远没有后来国企改革那么残酷!
     要知道,在未来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浪潮中,无数工人的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
     曾经捧着铁饭碗的工人们,突然发现工厂的烟囱不再冒烟,车间里机器停转,工资拖欠成了常态。
     有的工厂实行“下岗分流”,一纸通知就让工龄二三十年的老职工失去了稳定工作,
     工人们攥着微薄的安置费站在工厂门口,望着锈迹斑斑的厂牌,眼中满是迷茫与无助。
     而那些没有下岗的工人,也面临着“以产抵薪”的困境。
     纺织厂里的女工,工资换成了卖不出去的粗布;
     机械厂的老师傅,拿到的是堆在家里生锈的零件。
     曾经热闹的职工家属院,渐渐变得冷清,邻里间谈论的都是“再就业”的艰难。
     有人蹬起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菜,有人摆起小摊修鞋补锅,曾经穿着整齐工装的体面工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弯下腰,在市井烟火里讨生活。
    喜欢。
  

第198章 “下岗”的苗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