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徐徐焕发[1/2页]

墨香策山河 拾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潘令宁叹息一声:“罢了……只是,齐公子相邀,我不能应约,我与玉荷今日仍有要事。”
     齐远却似乎早已自我开解,笑道:“无碍,娘子说的是,这些日子,齐某应以科举为首务,齐某便暂且不打扰娘子,待大比结束,若娘子还未遇着良人,齐某再邀约也不迟?”
     潘令宁不置可否,不再纠缠,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娘子,齐某断然不会轻易放弃!”
     潘令宁临出门时,他又喊了一句,也不知说予她听,还是自言自语、自持信念?
     然而潘令宁只是脚步微顿,并无太大影响,仍是快速走了出去。
     雅室之外,书铺中的长工领了喜果与灯笼已陆续离去,东翁也已不见了踪影,唯有张叔守着店铺。
     今日元夕,书铺并不营业,只是晨间前来相互道喜,领贺礼而已。
     街上人流纷纷,各家门庭、商铺皆点缀花灯和剪纸,便是酒招也换上吉庆图案,举目之下黄红缤纷,便在冬日的雪景当中也十分醒目。
     元宵节之隆重不输除夕,尤其花灯盛景,更是一年之最,宫外南长街又立起了灯柱,受蜀地影响,早在先帝朝起,元宵灯节便从三日延庆至七日,无论贵介白衣,庆贺不绝。
     往往元夕之后,媒人走动也活络,男女姻亲之事,也多成就于夜间花灯之下。
     至此团圆佳节,失去女儿的家庭将倍感冷落,尤其定过了婚约的门户,看别家喜气洋洋,自家却只剩一纸诉状,一抔黄土,愈加感伤。
     潘令宁和玉荷乘坐马车,挨家挨户给曾经递交了讼状,深受鬼樊楼迫害的门户送平安灯,对孤寡贫弱者,再送上一个荷包。里头钱财虽不多,然而应当也能应对今年寒冷的冬日,而且皆是潘令宁自掏腰包。
     潘令宁在歙州之时,常随母亲布施乐捐,潘家算得上当地的善户了,只是遇上了时政弊制,好人也难有好报。
     她这一次慰问布施,乃延续母亲生前向善之念,同时也为病重的大哥积福。
     潘令宁把平安灯与荷包递给庐舍前的一位老丈之后,老丈拉着浑家的手颤颤巍巍跪下,泪流满面道:“小娘子真是活菩萨,大善人啊!为俺们女儿伸冤,逢年过节,还惦记着俺们!俺们无以为报,只能给您磕头了!”
     潘令宁一把扶起他们:“老丈、老婆,快快请起,小小慰问不足为挂!二老千万开解平姑,让她养好身体,别泄气,待翻过了年节,我将重振纸业,届时若平姑无讨生活的去处,可来南咏巷老榆树下的庭院寻我,天无绝人之路,一时遭遇断不了余生之路,只要她不放弃,没有人可以断她的路!”
     两人听后,万分感动,又一阵磕头拜谢。
     如此,潘令宁与玉荷挨家挨户地赠送着,几乎走遍城南。
     “城南多是百姓仆役聚集之地,而受苦受难的,也多是这些无权无势平头百姓。”
     走了半日,马车内的平安灯已空了大半,玉荷感慨,“只有城东的几户了,包括东来成衣铺掌柜家。城西……果然,都是达官显贵居所,无一受难的人家!这世道欺负起人来,也是捡软柿子捏!”
    

第122章 徐徐焕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