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若我拥有三万精锐骑兵,在新军立足未稳时发动突袭,必能重创敌军,即便有所防备,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毕竟数万骑兵的冲击,非同小可。”
     他遗憾地摇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昂附和道:“幸好敌将不是你,否则我们确实难以应付。”
     杨任长叹:“这样的精兵,真令人心生向往。”
     他望向远方,“只能期待此战后能缴获足够的战马。”
     汉中本不出产良马,之前天道金榜发布的战马奖励也无缘获得。
     “这次战斗倒是组建骑兵的好时机。”
     杨昂笑着调侃:“要感谢西凉王派李存孝前来,否则哪有机会得到这么多战马?”
     两人相视大笑,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信心满满。
     次日清晨,杨任下令准备迎战。
     他与杨昂整顿队伍,整装待发。
     夜晚来临,杨任观察到天色渐暗,便对身边的亲卫下令:“增加夜间巡查的频率和力度。”
     他分析道,“我们刚到此地,无疑是敌人劫营的最佳时机。
     我猜测李存孝若有几分实力,必定会趁我们立足未稳时发起突袭。”
     因此,他要求在营地外围大量布置拒马与地刺,确保每位士兵随时保持战备状态。
     同时,他命令在营地四周每百步设置一处岗哨,向五里外延伸,并严格规定各哨所汇报间隔不得超过一刻钟。
     杨任虽有些自负,但他的谨慎与部署却无可挑剔。
     为防止意外,他精心安排了数量庞大的岗哨,以提前察觉潜在的袭击。
     随后,他巡视营地,处理了几处隐患后返回中军大帐休息。
     古代缺乏现代照明工具,军营生活枯燥无趣,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大多早早入眠。
     然而,李存孝带领一千精锐悄然出城,计划从背后突袭汉中军。
     据锦衣卫情报显示,杨任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显然早有防备。
     李存孝选择绕路而行,意在避开正面冲突,直击敌营要害。
     今夜,李存孝决定强化营寨的警戒与防御。
     正面突袭显然行不通,还未靠近敌营便会被敌方巡逻哨察觉,最终只能徒劳无功。
     李存孝深知这一点,于是采取了出其不意的策略——绕路偷袭敌军后方。
     杨任绝对料想不到李存孝会这样做,原因显而易见。
     首先,汉中的地理环境复杂,多为山地而非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使得绕远路偷袭变得极其困难且充满风险。
     通常而言,这样的战术并不被将领们青睐。
     其次,孤军深入敌后的危险性极高。
     若行动暴露,队伍可能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能避开发现,兵力过少也难成气候,不足以对敌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历史上像张辽那样以八百兵力击溃“孙十万”
     的奇迹极为罕见,绝非寻常可效仿。
     李存孝此刻选择的这条道路,无疑比张辽当年的冒险更加凶险。
     张辽虽孤军深入,但他选择了正面作战,即便失利尚有机会撤退保全自身;而李存孝却要深入敌后,一旦失败,不仅自身处境危急,麾下的一千骑兵更是难逃厄运。
     尽管李存孝凭借个人勇武或许能够突围而出,但手下将士恐怕难逃一劫。
     李存孝的行为充满风险,但他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
     长途跋涉三小时后,他率军抵达汉中军营后方。
     此时接近凌晨三点,离天亮仅剩一个多时辰。
     他低声命令亲兵:“全军休息半小时,之后立即突袭!”
     消息迅速以耳语方式传达开去。
     为避免打草惊蛇,全军悄无声息地待命。
     休息一是为了恢复体力,二是利用黎明前人最疲惫、警觉性最低的时机发起攻击。
     这不仅能让敌人反应迟缓,也为撤退争取时间。
     半小时很快过去,李存孝猛然睁眼,眼神凌厉如刀,直视汉中营地。
     他高呼:“出征!”
     马蹄声轰然震响。
     因距离极近,他没有刻意放缓速度。
     李存孝率领骑兵以极快速度直奔汉中军营后寨。
     彼时,几位正在打盹的士卒被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惊醒,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后寨的士卒们还在疑惑这奇怪声响的来源时,李存孝已抵达营门口。
     看清来人装束的士卒们顿时大惊失色,这些人并非汉中军,而是西凉军,显然意图劫营。
     一位士卒刚想示警,就被李存孝一招毕燕挝击杀。
     紧接着,李存孝挥动禹王槊将剩余士卒尽数击飞,无人幸免。
     随后他重击营寨入口,使其彻底崩塌,率领身后千名铁骑迅猛突入。
     无需指挥,众人迅速点燃火盆,利用夜间的照明取暖工具,将敌营化为火海,极大程度削弱了汉中军的实力。
    喜欢。
  

第357章 这般愚蠢之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