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7章 此刻他心中怒火仍未全消[1/2页]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坦然笑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齐熊的声音此刻更加虚弱。
     “为何会失民心?”
     面对诸葛诞的第三个问题,齐熊彻底没了先前的底气,低声说道:“朝野之外,民生凋敝。”
     “为何百姓生活困顿?”
     齐熊对这个问题无言以对,低头沉默。
     “只因上位者断绝了他们的生路。”
     “王宫中人只见王城繁华,却无视他处艰辛。”
     “若你兄弟在军中受委屈,尚可为你申诉。”
     “那这些普通百姓呢?”
     “你以为俸禄从何而来?”
     “若非百姓缴纳赋税,你如何能如此安逸?”
     诸葛诞的话让齐熊颇感尴尬。
     所幸室内仅有二人。
     “那些造船匠,辛劳造船,支付工钱又有何错?”
     “仅因你是吴国将军,部下需战船,便理应无偿供给?”
     诸葛诞再次提及此事。
     齐熊辩解道:“区区几人,何足成事?”
     “天下工匠众多,山阴城远胜于此。”
     “山阴城的工匠也未曾向我们索要工钱。”
     听闻此言,诸葛诞拍额叹息。
     “不曾给过工钱?”
     “那是户部支付的报酬。”
     “以为无需你出资,便真能免去开销?”
     诸葛诞被齐熊的话弄得哭笑不得。
     看着诸葛诞的表情,齐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若真无需金钱,他们靠何维生?”
     “朝廷会供养他们?”
     诸葛诞抛出了关键一问。
     齐熊从未关心过百姓疾苦。
     齐家家境优渥,齐父在吴国朝廷任职,虽位阶不高,但生活无忧。齐熊为独子,备受溺爱。他自幼习武,父亲为其延聘军中高手传授技艺,故对军中事务略知一二,却对其他世情所知甚少。
     齐熊曾翻阅过一些兵书史册,然书中多述征战之事,鲜及民生琐细。即便提及叛乱,也常归因于生计艰难,或称逆者为蛊惑民心之徒,顺者则曰天命所属。
     齐熊深信,强国必得民心。然而今日听闻诸葛诞之言,方觉民间疾苦尚需深究。
     “回府后,当自行走访,体察民情。”
     “若以力服人,是否真能得民心?”
     “魏国此刻可已举国归心?”
     诸葛诞语中虽有褒魏之意,然魏国强盛之势确不容小觑。吴国赖山川之险,方保山阴城暂安。魏军不擅水战,若无此地理优势,恐早陷吴地。
     吴军如今已无意再战,毕竟将士多出身平民,入伍仅因军饷可养家糊口。
     “谨遵军令。”
     “回营后,定探询百姓疾苦。”
     齐熊应诺,诸葛诞满意颔首,继而道:“为将者,岂可专务军务?身为臣子,亦须知国事。民心离散,士气何存?他们本就来自民间。”
     “许多人从军,不过为家中谋一线生机。”
     “以后对待百姓,也应像对待军中的兄弟一般。”
     诸葛诞语重心长地教导齐熊。
     提及士兵皆为百姓时,齐熊顿时愣住。
     军队里的士兵,不全是从各地招募的百姓吗?
     他们历经严苛训练,在战场冲锋陷阵,不都是为了守护家园吗?
     “想想看,是不是先护好小家,才有余力卫国?”
     “若连自家都守不住,国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
     诸葛诞再次提出疑问。
     齐熊低头思索,诸葛诞未打断他的思绪。
     他提起茶壶,将茶水续入空杯,静静品味,静候齐熊理清思路。
     片刻后,齐熊抬头,目光笃定地说:“属下明白了。”
     随后起身深深一鞠。
     “想通了?”
     诸葛诞含笑点头。
     “想通了。”
     “此事属下的过错。”
     “今后送工钱到浔漓城,属下亲自前往。”
     一则完成您所说的承诺;
     二则亲自致歉。”
     齐熊言辞恳切。
     次日辰时,建业城。
     郭嘉、庞统随曹仁率三万魏军,朝浔漓城方向进发。
     曹晚于城楼目送队伍远去,直至身影消失,才返回城中。
     此刻他心中怒火仍未全消。
     吴军此次突袭,出其不意夺回浔漓与渡溘两城,令两地魏军溃败而归。
     此败对魏军声誉造成极大损害。
     尽管两城撤退避免了更大伤亡,曹晚仍难以释怀。
     一旦新式战船完工,魏军便能在水域行动自如。
     吴国失去水域优势后,便不再构成威胁。曹晚得知此消息,心情稍安,继续于建业城内漫步。约一个半时辰后,郭嘉等

第307章 此刻他心中怒火仍未全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