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双雕急切劝阻:“殿下,灌阳战局至关重要,睢鸠只需稳固防守即可。若抽调两万精兵,万一刘渊袭击灌阳,我们的部署岂非功亏一篑?”
     庞统思索片刻:“去病所言有理,两万人确实过多。”他稍作停顿,“但大司马行事一向深思熟虑,必然有所考量。”
     多年追随曹晚的庞统深知,其每一步决策都经过缜密推演。以往凡遇惊讶之事,事后皆化为惊喜。因此,他对曹晚充满信任,坚信此次行动定能成功。
     曹晚深信,曹晚显然清楚灌阳才是主战场,但他执意离开灌阳前往睢鸠,必定有他的考量。
     “道理很简单。”曹晚唇角泛起一抹杀意浓重的冷笑,“我要让睢鸠成为主战场,给刘渊再一次沉重打击。”
     ……
     曹晚的话让马双雕大为震惊,他满脸疑惑,但聪慧过人的庞统仿佛得到了启示,立刻领悟了曹晚的意图。
     “太子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击溃袁军,而非仅仅防守,因此决定派遣两万精锐前往。”庞统道出曹晚的谋划。
     曹晚点头微笑不语。
     此刻,马双雕恍然大悟,思绪流转间,脸上浮现出明了的神色。
     “若能一举击溃敌军,还能重创其士气,如此反复几次,即便未正面交锋,敌军将士恐怕也已丧失斗志。太子殿下,您确实考虑得更深远。”
     庞统与马双雕商议后认为此计可行,对曹晚愈发钦佩。
     “然而,两万兵马离去,若刘渊趁势进攻我方大营,灌阳恐又有危险。”庞统提醒道。
     曹晚冷哼一声:“十日之内,我必凯旋而归。留下两万兵马只需坚守灌阳防线,定无虞。”
     曹晚对自己的灌阳大营充满信心,亦坚信部下能力。
     决意已定,刻不容缓,当晚,曹晚便率领两万精兵悄然离营,奔赴睢鸠方向。曹晚留下马双雕主持防御,并委任庞统为军师辅佐,两人共掌全局。
     ……
     两日后,睢鸠城。
     曹晚率两万步骑昼夜兼程,终于赶在敌军抵达前进入城内。
     就在曹晚大军刚进城时,探子急报,数万袁军已逼近,前锋距城仅十里。
     “幸亏我们及时赶到,接下来,就让我领教领教你们的本事吧……”曹晚冷笑着注视着敌军来势。
     远处尘土飞扬,曹晚沉声问:“敌军人数几何?领军者何人?”
     身旁有人答:“禀太(beg)子殿下,据斥候探报,敌军约三万,主帅为刘家大公子刘韬,副将陈泰,似还配备擅使弩箭之士。”
     刘韬……这小子竟敢来攻城。
     数年前,刘家大公子就曾惨败于曹晚之手,怎料屡败的他竟还有胆量出征?
     或许,因有陈泰及唐家三兄弟相助罢。
     陈泰谋略超群,唐家三兄弟更是威名远播,这令曹晚颇为头疼。
     “刘韬,纵使你手下猛将如云,怕也难敌你这个主帅。”
     曹晚轻蔑一笑,随即下令全军趁敌未至时抓紧休整,待养精蓄锐后再痛击来敌。
     睢鸠以北。
     尘土漫天,三万刘军步骑正缓缓逼近城池。
     铠甲在身的刘韬傲然眺望,眼中满是自信。
     自被曹晚多次击败后,他已许久未曾统兵。
     刘渊虽未明言,实则早已偏爱刘杉,对刘韬甚是失望。
     刘韬心中郁结已久,今日终于得以扬眉吐气。
     颜迪与文亮连遭败绩,刘渊无奈再度启用刘韬,令其率军出征。
     重获兵权,刘韬重现往日风采。
     “曹贼,你屡次击败我,使我失父信任,今日我必雪前耻,让你生不如死!”
     刘韬胸中燃起复仇晚焰,双目赤红如火。
     尚存幻想的刘韬,嘴角不禁浮现出得意的笑意。
     “大公子此次南征,得我相助,必能所向披靡,先取睢鸠,再夺许都,建头功矣。”陈泰笑着奉承道。
     刘韬未作回应,仅傲然点头。
     忽闻斥候急报,拱手言道:“禀大公子,曹军援兵已先至睢鸠城。”
     “怎会如此?!”刘韬大惊失色。
     “敌军援军已抵达睢鸠城。”斥候再次重申。
     刘韬神情恍惚,难以置信。
     倒是陈泰沉着发问:“对方援军几许?”
     斥候答曰:“粗略估计,约两万人上下。”
     陈泰听后亦显惊愕,但仍镇定宽慰道:“大公子,曹贼早有防备,不如暂缓攻城,重新谋划。”
     刘韬虽接受现实,却怒火愈盛。他心知费尽周折绕远路,即将成功之际,却被迫止步,怎能甘心?
     刘韬烦躁难耐,决意道:“即便敌军两万,我军三万精锐,更有你与三位兄弟辅佐,何惧之有?传令全军,继续进军!”
     话毕,刘韬策马离去,不给陈泰劝阻的机会。
     陈泰望着他的背影,轻叹一声,欲追而劝阻。
     此时,纪南上前言道:“大哥,刘家大公子太过固执,恐不听劝,不如转助其弟刘杉。”
     陈泰却意味深长道:“刘韬虽才智不足,但久居中原,如今刘渊平定中原在即,彼时刘韬势必将强,仍需扶持刘韬才是。”
   

第232章 恍然大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