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蒙蒙,没有一丝光亮。
方素心里挂事早早醒来,在昏暗里摸索梳头穿衣,最后拍拍身上掉落的发丝,收拾利索后走出房间。
路过儿子房门,脚步放得轻了又轻。
揉杂粮面时她暗暗思忖,家里种了两亩地,两亩地啊,不是半亩不是几分,是结结实实的两亩地,光是除草就很吃劲儿。
一亩花生,一亩土豆,种都种了,无论如何不能白种,土地得花心思伺候。
方素没正经种过地,但她也尝过伺候土地带来的甜头:婆婆在世时,两人用心照料家里菜地,每一季种出的菜丰富了一家三口的饭桌。
婆婆去世后菜地荒废一段时日,田地收回再租出,今年春天才得以重新照料。
田地夏季追肥,是对有充足粪肥的人家而言,养猪牛的人少,更多像方素这样没家畜捂肥的人家只好尽心尽力除杂草。
揉好的馒头放到蒸笼,点燃柴火,火光瞬间映亮女人苍白的脸,燃烧的引火秸秆送入灶口,厨房再次陷入昏暗。
村民酣睡的时辰,小树家已升起炊烟。
方素不敢蛮干,她深知自己顶多能在清晨露湿衣摆时段干活,烈日升起就不成了。家里只有一个大人,她要照顾儿子吃穿,千万不能病倒。
她计划着,每日起早些,天灰蒙蒙亮就去除草,一点点干,总能慢慢干完。
“......阿娘?”
方素惊讶朝门口看去,小树揉着眼睛,睡眼惺忪来走来找人,夜里贪凉,他的小褂子也没穿上。
“哎,阿娘是不是吵到你了,”方素摸摸他露在外头的细胳膊,小孩体热火气足,倒是不凉,“你睡觉要穿上衣呀,肚脐眼得遮住,着凉拉肚子。”
年后开春,方素搬进婆婆生前住的那间屋,原先母子住的房间留给小树睡。
一开始,孩子单独睡得不安稳,经常半夜醒来喊人,语气委屈说想跟阿娘睡一屋,在方素坚持下,他如今已能适应自己睡觉。
小树倚在阿娘身边点头,他看着灶口柴火发呆醒神,突然笑道:“我做梦闻着馒头香味,肚子饿,我就醒了。”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方素闻言起身在吊起的篮子里摸出一颗鸡蛋,洗净放进锅中。
鸡蛋是在村里买的,现下吃蛋还得买。
再熬一熬,等到冬天,家里五只小鸡长成他们也有鸡蛋吃。
母子俩简单吃过早饭,小树坚持要跟阿娘一起出门除草,“已经不困了阿娘,我也去,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就什么时候回家。”
方素只好依他。
安静清凉的村里没一个人影,偶尔从远处传出来一两声狗吠。
“汪汪汪~”小树学狗叫,牵着阿娘闲聊起周舟和武宁家的四只狗,“阿娘,豌豆黑豆圆滚滚的,现在长成健壮大狗了,花生有点凶,大黄来村里住,我昨日还见过它......”
娘俩小声闲聊,有说有笑走到花生地。
晨雾迷蒙中,两人远远瞧见个魁梧身影提铲子在田间不时走动。
大、大胡子!是大胡子,小树盯着人瞬间捏紧阿娘的手。
李力浑然不知田地的真正主人来了,他沉浸在早晨神清气爽的劳作中。
夏日太阳落山迟,田间干活的村民晚归,他只好选在比公鸡打鸣还早的时辰出门干活。
谁能想到,竟有人和他想法一样。
方素的手被抓得发疼,她在原地顿了几瞬,牵着儿子慢慢走近花生地。田埂小路七零八落丢了杂草,叶子舒展,是刚拔不久。
田里的汉子背对人闷头干活,一边铲捂熟的粪肥一边拖箩筐走,他可能没料到会有人这么早下地,身处村里,警惕心比在山上低,竟是一次都没回头看。
小树抬头看阿娘,方素点点头,小孩脸上绽出笑容大声喊道:“大胡子!大胡子!”
李力立马回头看,一眼对上卸背篓看向他的女娘。
“......”
不是,村里谁天灰蒙蒙就出门干活啊。
李力自个儿干活、干完回家,和干活中途遇到人来是两种感受。前者他会稍稍设想对方反应,生气不领情都没关系,反正他已经干完。
现下就有点尴尬。
不过他好歹是个三十五六岁的汉子,活干了就是干了,也不拿旁的话来遮掩心思,坦坦荡荡承认道:“我想你们今年种地能有个好收成,担了捂熟的粪肥来肥田,听村里人说花生苗开花追肥,花生粒能饱满些。”
小树放开阿娘跑到他身边,抓住他的大手抬头问,“大胡子,是菜地里捂的肥吗?”
“嗯,”李力再次看向女娘,努力措辞:“清晨来时没人瞧见,这亩地杂草除了,粪肥有几箩筐,够肥花生地......让我担完吧。”
对面一大一小站着,靠得很近,明眼人一瞧就知道孩子十分亲近大的那位。方素眼神复杂,话说得直白坦荡,让人无从再提之前“已经拒绝”的话头,她只好通过别的方式表达拒绝。
“那这亩地你干吧,”她低头提起背篓,改去土豆地除草,问道:“粪肥一共几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力:“去村里挑了四担,分开几户人家担的,说是菜地贫瘠,要肥地。”他倒是周到,生怕人家脸皮薄不好多问,自己把话一股脑倒腾说完了。
方素没想这么多,她皱眉暗暗算价钱,说:“四担粪肥钱,和肥地除草工钱,都按村里价钱算,之后会付给你。”
两人一大清早隔老远说话,方素把人家献殷勤表心意的事,扭成了做工干活付钱的事。
......至少比上回强点,上回翻完地隔着一个小孩递话,这次好歹有商有量,李力原以为要挨人一顿怼。
李力挺乐观,没事,做长工也挺好,让他干活就成,日子长着。
方素已经渐渐走远,她没喊儿子,小树抬头看大胡子,他想留在花生地一起干活。
李力推推他后背,赶人:“找你娘去,小地主。”
*
“临近傍晚,人烟稀少的村庄里,为数不多的农户小院已升起袅袅炊烟,家家户户做起
第231章 小地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