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伊瑟拉星域的战略态势
在驶向伊瑟拉星域的星轨上,“华夏号”指挥舱内光影流转,林轩指尖轻叩操控台,ROB1号即刻投射出三维星图。
幽蓝色的伊瑟拉星域与暗紫色的厄煞星域在全息投影中遥遥相对,两道星域间标注着醒目的“5.4光年”,而联合舰队当前坐标与目标星域的距离则显示为“3.1光年”。
“照现在这航速,到伊瑟拉星域估计得18年。”林轩扫了眼星图上的参数,转头看向围在投影旁边的伊瑟拉核心成员,“这18年不光是准备的日子,更是咱们破局的关键。瑟隆长老、莱拉夫人,还有各位,关于那个厄煞文明,咱得要最详细的情报。”
瑟隆长老枯瘦的手指在星图边缘虚点:“厄煞人是碳基生物,老家在巴纳德星系外旋臂,那颗星球被暗物质云海包着,是个岩石星球,表面全是黑曜石熔岩河。这种极端环境让他们不怕高温和强辐射,整个文明也满是好战的性子。他们和伊瑟拉的关系,得从一百年前的星晶贸易冲突说起。”
莱拉夫人的银发在投影光线下微微颤动,接过话头:“那时候伊瑟拉星的星晶矿,是巴纳德星域里最好的能量载体。厄煞人一开始打着做买卖的旗号来接触,可等他们发现我们的念力学、能量科技,跟他们那套打仗的路数对不上,就露出了凶狠的本性。”
卡列斯接着说,“他们信奉‘力量即真理,觉得伊瑟拉人‘温和的能量运用是糟蹋资源,还宣称要‘以战争重塑星域秩序。”
他的声音沉了下去,伊芙接过话,“第一次在边境闹了摩擦之后,他们花了十年时间,把周边三个二级高等文明都吞了,舰队从一百艘扩到了一千艘。他们甚至会在战舰外壳上刻下抢来的那些星域的坐标,最后在2776年底,对伊瑟拉星域发起了全面进攻。”
维兰娜院长推了推眼镜,调出一组动态模型:“厄煞的武器系统堪称四级中等文明的战争标杆。先说战略武器‘大一统湮灭弹,能量利用率高达97%,比我们当前武器高出14个百分点,其核心是通过强核力撕裂目标物质结构,弱核力扩大能量扩散范围,配合引力场精准锁定破坏区域,单枚即可造成60230公里的可控毁伤,对行星核心的破坏力比我们的武器强14%,且辐射残留仅为我们的70%。”
卡列斯指着模型一处道:“更棘手的是他们的跨舰能量共享系统,依托分布式算力网络,能在12秒内完成三艘战舰的能量调配,确保舰队始终保持火力饱和。当年围攻伊瑟拉主星时,他们的湮灭弹齐射曾在大气层撕开临时空洞,轨道防御系统根本来不及重构。”
“战术武器‘力场坍缩炮同样致命。”伊芙补充道,指尖在投影中划出炮口轨迹,“有效射程17万公里,比我们的引力谐振炮远13.3%,瞄准偏差仅1.7米。其原理是发射‘四力耦合弹头,命中时强核力瓦解目标原子结构,电磁力形成定向冲击波,叠加引力场压缩爆炸范围,单发威力比我们强12%,连续发射60次后炮管温度仅升10℃,散热效率远超同级武器。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武器协同算法,多舰齐射时能形成交叉火力网,连我们当年最坚固的‘星晶护盾都被撕开过115%的防御阈值。”
维兰娜院长调出厄煞星域的资源分布图谱:“他们的母星核心温度是伊瑟拉星的3倍,地壳中蕴含的超重元素为武器锻造提供了天然优势。每颗湮灭弹消耗的暗物质相当于0.8个标准小行星质量,这也是他们持续扩张的根源。战争机器的运转完全依赖资源掠夺,新生儿从出生起就被灌输‘武器即生存权的理念,整个文明的科技树几乎全为战争服务。”
“还有他们的引擎。”伊芙继续说道,指尖划过星图上的航迹模拟,“35%光速的峰值航速,比我们的引擎快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星域战中,他们能更快形成合围。”
林轩听完,指尖在星图上重重一点,将厄煞舰队的活动范围与战略重心标红:“从已知情况看,厄煞文明的硬实力优势主要在武器协同和能量效率上。但这种好战的文明都有个通病,就认既定的战术套路,对不按常理出牌的战场适应能力特差。所以咱绝对不能跟他们硬碰硬。”
“这18年的准备时间,咱得从大面上搭三套体系。第一,不能打常规的阵地战,得靠着伊瑟拉星域的复杂地形,弄出个‘动态游击网。把陨石带、能量乱流区都变成天然的挡箭牌,让他们的集群优势没法发挥。”
“第二,集中劲儿突破‘高维能量干扰技术。不用精确破解他们的武器参数,只要能在大范围星域里搅乱能量,让他们的火力准头降下来就行。”
“第三,强化舰队的‘分布式作战能力,用小规模编队灵活穿插,抵消他们跨舰能量共享的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抬手圈出伊瑟拉星域周边的一处暗物质富集区:“这片区的物理规则本来就不稳定,正好能当咱们的‘战略缓冲区。厄煞人就靠抢资源活着,拖久了仗,他们的补给线肯定得拉长,这就是咱的机会。不跟他们比单场战役多厉害,得比整个星域谁更能扛住这场仗。”
25.3 诱敌计划与伏击准备
一直在整理数据的埃隆突然开口,把星图切到了两个星域之间的大片虚空中:“从文明扩张的规律来看,厄煞人的‘闪电战模式有个致命的前提,就是必须得有稳定的前线补给点。我们可以提前在这片星域布置‘空间标记信标,不用实时监控,只要能掌握他们舰队的大概动向就行。”
埃隆指着敌占区继续道:“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的主力引开伊瑟拉主星,然后突袭他们后方占领区的中转基地。不用把基地毁了,只要制造出‘补给断了的恐慌,就能逼着他们分兵回去救援。”
他调出一组概率模型,“这类战争文明的指挥体系通常高度集权,一旦前线与后方的信息出现延迟,很容易引发决策混乱,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战略空隙。”
亚瑟接过话:“根据现有的记录,厄煞人这三百年里吞并了七个二级文明和两个三级文明,这些文明剩下的势力,很可能还在星域边缘活动。”
他把目光移到了厄煞星域和周边文明的关系图谱上,“我们不用直接跟他们联合,只要通过加密频道散布‘厄煞舰队主力调出去了的假消息,就能引发一连串反应。那些被掠夺过的文明肯定会趁机去骚扰他们的边境,逼着厄煞分兵防守。就算只是些四处游荡的武装商船,也能变成牵制厄煞的‘意外因素。”
他停了停,又补充说:“更重要的是打心理战。厄煞人觉得‘力量最牛,一旦在几次关键战役里吃了亏,他们内部肯定会有人质疑‘战略判断错了。我们可以把截获的通讯信号挑一挑,往他们星域里发点‘前线打败仗的片段,让这种质疑声变大。对于靠战争捏合起来的文明来说,内部出裂痕往往比外面挨打更要命。”
瑟隆长老捋着长胡子点头说:“两位华夏谋略家的分析说到点子上了。伊瑟拉人对这片星域熟门熟路,再加上这种大层面的安排,完全能让厄煞人的战争机器陷入‘有劲儿使不出的窘境。”
林轩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就这么着,把整个星域当棋盘,把文明的扛造劲儿当棋子,咱得让厄煞人弄明白,真正的厉害从来不是靠武器瞎砸,而是得把战争的根儿琢磨透了。”
话音刚落,瑟隆长老重重颔首,银须随动作轻颤。
莱拉握紧阿雅娜的手,母女眼中同时燃起星火。
卡列斯指尖在操控台轻快跳动,引擎参数的数据流如活水般刷新。
埃隆与亚瑟俯身星图,笔尖划过的战术节点瞬间连成网。
指挥舱里的呼吸声仿佛被无形的鼓点校准,每个人的眼神都淬着同一种光,为了家园,半步不退。
星图上,代表联合舰队的光点依旧在稳步前行,而在幽蓝与暗紫的星域之间,一场跨越光年的文明博弈,正随着这些宏观谋略的碰撞,缓缓拉开序幕。
25.4 伊瑟拉文明的守护理念
地球历2846年,华夏与伊瑟拉联合舰队抵达伊瑟拉星域的“碎星回廊”。
这片横跨3000万公里的小行星带,是宇宙暴力美学的极致呈现。
千万块陨石如被打翻的星尘匣,从拳头大小的碎石到直径超千公里的不规则岩块,在暗能量流的裹挟下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无序冲撞。
泛着金属光泽的镍铁陨石表面布满熔蚀坑,那是百万年来与星际尘埃高速摩擦的印记。
硅酸盐构成的冰晶陨石则在恒星余晖中折射出幽蓝光芒,内部封存的甲烷结晶偶尔因碰撞破裂,瞬间爆发出淡紫色的能量雾团,在真空里诡异地扩散成转瞬即逝的星云。
更棘手的是区域内纵横交错的能量乱流。
这些源自远古超新星爆发的等离子体流,时而凝聚成肉眼可见的金色光带,温度高达百万摄氏度,能轻易熔穿战舰的外层装甲。
时而又化作无形的引力漩涡,让经过的星舰仪表盘疯狂跳动,导航系统在引力场的撕扯下频频失灵。
有几块直径数百公里的巨型陨石正处于缓慢的自转中,其表面的钕167结晶矿脉在自转时切割磁力线,不断释放出强电磁脉冲,形成天然的“信号屏障”,任何进入这片区域的舰队,都将失去远程精确探测能力,只能依靠短距传感器在碎石与乱流间摸索前行。
这也是林轩将其选为“动态游击网”核心的关键
第25章 (总第154章)箭在弦上的光复之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