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总第153章)武装力量全面升级与开启新的航程[1/2页]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4.1 四个科研组的初始困境
     地球历2818年,晨光斜斜切进指挥中心,作战沙盘的全息投影里,500艘未来战舰的虚影正缓缓旋转。
     暗蓝色的舰体轮廓在光影中流动,护盾的能量涟漪像呼吸般起伏,引擎喷口的蓝光,将沙盘边缘的铭牌34;四级低等宇宙文明舰队建设计划34;映得发亮。
     指挥中心的广播突然响起林轩的声音:34;各团队注意,以初级大一统理论为基础的舰队建设攻坚,从今天正式启动。34;
     这句话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艾丽娅站在作战沙盘前,指尖划过500艘战舰的虚影。
     她深知,这些未来的钢铁巨舰蓝图上,眼下缺一件能抵御四级文明大炮的34;护身符34;。
     前一晚,她刚看完第37次模拟实验回放,传统反物质护盾在模拟攻击下像层薄冰般碎裂,能量冲击让舰体装甲熔化出拳头大的洞。
     “靠硬堆能量扛攻击就是找死,”她无奈地对泽尔说道,“我们试着把能量输出调大,也试过叠三层护盾,结果不是撑不过10秒就破了,就是能耗太高把引擎憋坏了。得换个法子。”
     泽尔盯着屏幕上扭曲的能量波形,突然抬手敲了敲桌面:“可能咱们的思路一开始就出错了。你看这攻击能量,它就像洪水,三级文明的护盾是筑堤坝硬堵,水越涨坝越容易塌;可四级文明说不定是挖河道。与其跟它较劲,不如顺着它的性子给条出路。”
     他指尖划过模拟攻击的轨迹,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暴雨天地面积水,硬用板子挡着只会漫得更快,不如在旁边凿个沟,让水顺着沟流走。护盾要是能做到这样,根本不用拼能量强度,只要找对‘导流的法子就行。”
     “小泽,你说说四级低等宇宙文明的护盾该是咋样的?”艾丽娅把模拟数据往泽尔面前一推,屏幕上传统护盾碎裂的画面还在反复播放。
     泽尔挠了挠头,指尖在计算板上漫无目的地划着:“这你是专家,我只能瞎猜。但总觉得不该是现在这样,像块硬邦邦的铁板,碰一下就碎。”
     艾丽娅挑眉:“哦?那你觉得该像啥?”
     泽尔的目光落在窗外漂浮的星尘上,那些微粒在引力场中灵活地绕开障碍物:“或许该跟这些星尘学,碰到攻击就先‘躲一下。比如说反物质束冲过来的时候,护盾的力场就顺着它的路径弯个腰,等这股攻击掠过去了,再自己恢复原样,压根不用硬碰硬地去扛。”
     “这思路有点意思。”艾丽娅指尖在虚拟星图上划过,忽然停在一片扭曲的时空褶皱处,“你看这空间褶皱就知道了,攻击过来的时候,护盾就顺着它的纹路‘滑过去,等攻击走了,它自己又能合起来。而且这护盾得有点‘记性,第一次碰到某种攻击,可能得愣一下,0.1秒才能反应过来;但第二次再遇上,就得在0.01秒内就变样挡回去,跟咱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似的,见过一次的病毒,再想进来就难了。”
     泽尔的计算板上立刻弹出几组拓扑模型,他指尖点向模型中流动的能量线:“还得能‘分轻重。主力舰的护盾不用处处都一样厚实,敌人往哪个方向打,那个方向的护盾就赶紧变结实点;其他地方就不用那么费劲,省下来的能量全用到挨打的地方去。这就跟人打架时,肯定会下意识抬胳膊护着脑袋一个道理。”
     艾丽娅看着逐渐成型的构想,轻轻点头:“关键是得找着一种材料,能让力场想变成啥样就变成啥样。这材料得跟橡皮泥似的,能随便捏形状,可又得像钻石那么结实耐折腾。说不定啊……这种材料就藏在那些咱们还没见过的高维晶体里呢?”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这不再是硬抗攻击的笨办法,而是让护盾成为与宇宙规则共舞的智慧屏障。
     与此同时,卡列斯的实验室正弥漫着焦味。
     实验舰的模拟空战画面在屏幕上反复播放,加装初代护盾的战舰刚躲过第一波反物质束,引擎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推力表从8500万牛骤降至5000万牛,就像负重的马车突然断了轴。
     最终,模拟舰体在第三波攻击中解体,残骸的投影映在卡列斯布满血丝的眼睛里。
     34;这不是勉强及格,是根本跑不动。34;他把初代引擎参数拍在桌上,功率为7亿千瓦,推力只有8500万牛,能量转化率不到55%。
     卡列斯捏着眉心,盯着屏幕上引擎崩溃的瞬间,畅想着理想中的四级宇宙文明引擎:“这初代引擎就像匹被套上枷锁的野马,明明有劲儿却使不出。真正的四级引擎该是‘会呼吸的。湮灭能量进来时它就敞开‘喉咙吸,转化时能顺着宇宙的力场纹路走,一点多余的劲儿都不浪费,哪会像现在这样,一半能量都从裂缝里漏掉?”
     维兰娜俯身调出能量流动的模拟图,指尖划过那些紊乱的轨迹:“得让它和周围的空间‘处好关系。就像鱼在水里游,身体摆动总能顺着水流的方向,不做一点无用功。引擎的湮灭点该嵌在时空的褶皱里,借那儿的力场把能量放大,而不是傻乎乎地在三维空间里硬烧燃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伊芙突然一拍桌子,眼里闪着光:“还要有‘弹性!现在这引擎就像块硬邦邦的石头,能量输出要么猛冲要么骤降。理想的该像根弹簧,负荷大了就多输出点,负荷小了就收着点,还能把多余的能量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弹出来,就像骆驼的驼峰,既扛得住长途跋涉,又不会浪费一点养分。”
     卡列斯闻言点头,在草稿上画了个循环的箭头:“最关键是得‘懂配合。护盾要能量时它能立刻调过去,武器要发力时它也能跟上节奏,就像交响乐团里的指挥,整个舰体的能量流转全由它来协调,哪会像现在这样,护盾一启动,引擎就跟被抽了筋似的?”
     就在三人对着空荡的设计图沉思时,实验室中央的全息屏幕突然泛起柔和的蓝光。智能程序“华夏之智”已悄然捕捉到他们的对话碎片,将那些零散的构想编织成一幅动态轮廓。
     引擎核心是团流转的“力场漩涡”,四大基本力不再各自为战。
     强核力像坚韧的丝线,将能量牢牢拢在漩涡中心;弱核力化作细密的筛网,精准过滤掉紊乱的波动;电磁力如灵动的纽带,牵引能量沿着预设轨迹流转;引力则像无形的手掌,轻轻托住整个力场,让它们像咬合的齿轮般协同运转。
     漩涡外围环绕着层叠的“维度缓冲带”,当负荷陡增时,缓冲带便舒展如花瓣,从额外维度中汲取储备的力场能量;负荷减轻时又收拢如叶片,将多余能量压缩回高维空间,整个过程不见丝毫滞涩。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与宇宙规则的呼应,引擎运转时,周围的时空泛起涟漪,仿佛在跟着力场的节奏轻轻呼吸。
     当护盾需要能量,漩涡便微微侧倾,一缕由四大基本力共同编织的能量流顺着涟漪滑出,既不干扰主推力,又能精准补足护盾需求;武器充能时,它像调琴师般拨动力场的频率,让输出的能量与主炮的谐振完美合拍,不见半分浪费。
     这轮廓没有生硬的管道,没有轰鸣的机械,更像一个与宇宙本源共振的生命体。
     它不与力场对抗,而是顺着规则起舞;不执着于单一力的强度,却能让四种力像交响乐团般默契配合,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刻,以最省力的方式释放恰到好处的能量。
     卡列斯三人望着这团流动的光,一时都没说话。屏幕上的轮廓明明是程序生成的,却像是从他们心底最深处捞出来的模样。
     武器实验室里,马洛克把三级战术武器的测试报告递给泽尔,“咱们这武器,打10万公里都费劲,还打什么仗啊?”
     泽尔的计算板上立刻弹出两组模型,“所以啊,咱得在战术武器上搞出‘引力谐振炮,能在15万公里外精准锁定敌舰,靠共振直接拆了它。战略武器就得做‘超维湮灭弹,用能控制的正反物质爆炸,把对方的星球防御彻底掀翻。”
     通讯实验室中,维克斯正把三级文明的中微子通讯报告拍在桌上。
     演算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舰的编队指令如果在10光年外会延迟2分钟,引力波信号在强磁场中甚至会出现34;串线34;。
     “三级文明的设备虽说能传消息,但就跟拿个破喇叭喊口令似的,又乱又不清楚,”他指着泽娜显微镜里蜜蜂跳舞的样子,“你看蜂群,靠翅膀振动的频率传递消息,既不容易受干扰,又准得很。咱们得在中微子和引力波的基础上,学这种生物级的精准稳当劲儿。”
     四大团队的攻坚任务,在2818年的晨光中同步启动。
     24.2 核心技术的逐一攻克
     泽尔的计算板上,正滚动着近百种异常材料的勘探记录。
     “你是想让攻击直接没影儿?”他忽然停在一组数据前,“上个月,无名星球734号地区发回过重力异常的报告,那边3000米深的矿脉区,碎石总在固定地方飘着,跟被啥东西托着似的。”
     艾丽娅立刻调阅行星探测日志,放大矿脉的地质扫描图,岩石断层处隐约有暗蓝色反光。
     “把勘探机器人调过去,重点查这个反光区域,”她指尖在屏幕上圈出坐标,“仔细扫扫周围的重力场数据,看看这暗蓝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头,让机器人实时传数据回来。”
     第三周,勘探机器人在无名行星的3000米矿脉里,传回了震撼照片。
     暗蓝色的晶体像冻结的星空嵌在岩石中,周围的碎石违背重力,悬浮成一圈光晕。
     泽尔飞快调出星际矿物数据库,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比对,突然停在一行标注着红色星标的记录上:“这是……暗宇结晶?”
     他的计算板瞬间弹出密密麻麻的参数,数据流像沸腾的水花般翻滚,“数据库里说这东西极其罕见,它的引力场强度,居然是已知最强材料的3倍!”
     两人带着采矿机器人钻进矿脉时,艾丽娅的靴底蹭到一块结晶碎末,腕表上的引力指针突然疯狂打转。
     “就是这玩意儿了,”她蹲下身,“给战舰装上用这东西做的护盾,反物质炮打来的攻击,只会绕着船身飞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一时期,卡列斯团队的引擎优化陷入僵局。
     维兰娜指着护盾的引力场数据说:“测算过了,装了暗宇结晶后,舰体重量增加了30%。现在这引擎就跟小马拉大车似的,一转弯,能量全耗在对抗引力场上了,根本跑不动。”
     伊芙调出湮灭室的热成像图,接话道:“更糟的是,这玩意儿每运行一小时,内壁就被辐射蛀出一堆小孔,跟蜂窝似的,30%的能量全从这些窟窿里漏掉了。”
     优化目标很快明确,功率冲10亿千瓦,推力稳1亿牛,转化率至少70%。
     “不是要造全新的引擎,是给它换副结实的‘筋骨,”卡列斯用手指点着湮灭室的图纸,“第一代引擎是靠电磁力来约束正反物质的,太‘软了根本兜不住;得换成钕167的强核力,用这个当‘枷锁才牢靠。”
     武器测试场同样不顺利。
     2819年初,第一发谐振炮的引力波在15万公里外偏了500公里。
     马洛克踹了踹炮座,骂道:“这引力波在星际里飞,就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撞!换了十几种材料想稳住它,用钕167吧,又太硬,把频率搅得乱七八糟;用弱核力调节吧,射程直接缩到8万公里,这压根没法弄!”
     通讯团队的同年初次测试中,第一套改良版通讯器在5万万公里外的实验舰之间测验失败。
     泽娜的培养舱里,一群蜜蜂正对着模拟中子星磁场乱撞。
     这些被植入34;导航基因34;的蜂群,在强磁场中晕头转向,振翅频率被扭曲,蜂后发出的34;集合信号34;变成混乱噪音。
     “生物通讯也不是啥都行,”维克斯盯着中微子的信号轨迹,实验舰收到的坐标比实际目标偏了3000公里,“咱们这通讯器现在就跟这群蜜蜂一个样,碰到强磁场,信号轨迹能偏出去0.3光年那么远。”
     护盾团队遭遇现实重击,首批运回的10吨暗宇结晶纯度仅65%,提纯到99.99%时,泽尔发现它们的引力场像团乱麻。
     对模拟反物质束的偏折率,只有可怜的30%。
     “得给这结晶加个‘骨架才行,”他盯着元素周期表看了三天三夜,铅笔最后圈住了钕167,“就用它的强核力,把这些乱糟糟的引力场‘拧成一股绳。”
     上万智能机器人立刻开工。
     激光束切开矿岩,真空吸盘轻取结晶,熔炼炉里钕167按0.3%比例钻进结晶的原子间隙,5000℃高温下两种物质像被无形的手编织在一起。
     卡列斯团队的第一重优化启动。
     智能机器人将钕167熔成纳米颗粒,均匀注入湮灭室内壁材料,镀膜机器人覆上0.05毫米超导层。
     三个月后测试,湮灭室连续72小时承受反物质冲击,内壁磨损率从30%压减至15%。
     34;以前是用纸糊的锅烧水,现在总算换了口钢锅,34;卡列斯看着数据笑,引擎功率冲到8.2亿千瓦,推力摸到8800万牛。
     2819年秋,武器团队的战略武器试爆引发意外。
     半颗试验弹在1000公里外炸出直径300公里的陨石坑,冲击波震碎了基地的观测窗,坑沿的沙子被加热到1500℃熔成玻璃珠,坑上方云层被震成螺旋状,形成持续48小时的沙尘暴,季风雨推迟一周,坑区气温比周边低了7℃。
     “用电磁力约束吧,反物质一下子就把屏障冲垮了,换成强核力呢,能量又全憋在超维空间里出不来,”马洛克把测试数据揉成一团纸,“三级文明的武器就是没脑子的愣头青,咱们可不能比这还笨。”
     通讯团队这边,泽娜把蜂群的振翅频率图谱放大,“蜂群有个能耐,频率能跟着环境稍微调整。普通磁场里,翅膀一秒扇200下;到了强磁场里,就降到180下,就是调整的幅度还不够大。”
     她指着暗物质分布的区域说:“中微子到了时空弯曲不正常的地方就会‘迷路,或许不用硬邦邦地去校准,让信号像蚂蚁绕开障碍物那样,顺着暗物质的引力场‘绕着走呢?”
     引擎团队的推力卡在9000万牛上不去的时候,伊芙在超维空间模拟器跟前蹲了三天,突然一把拽过维兰娜说:“把湮灭的过程往超维空间里挪1纳米试试,那儿的时空弯曲能把能量密度放大,就跟用放大镜聚太阳光似的……”
     机器人调整引擎的空间坐标参数,将湮灭点精准锚定在超维空间边缘。测试时,实验舰的推力表猛地跳到9800万牛,功率冲到9.5亿千瓦。
     但新的麻烦来了,超维空间的引力波动让能量输出忽高忽低,波动幅度12%,像个喘粗气的病人。
     “加个‘弱核力稳频阀,”维兰娜指着那条起伏的波动曲线说,“镝162的弱核力能把那些乱飘的引力波吸收掉,让频率稳稳地定在4.7赫兹上。”
     机器人加装的稳频阀像个精密的“能量缓冲垫”,三个月后,波动幅度压减至3%,推力稳定在9900万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武器团队的转机来自林轩的偶然路过。
     那天傍晚,他抱着护盾测试数据路过武器实验室,瞥见炮管旁堆着的暗宇结晶废料,那是艾丽娅团队淘汰的不合格样本。
     “你们老想着把引力波‘困住,”他翻着数据页随口说,“艾丽娅那儿倒在琢磨‘引着走,说结晶的引力场能让能量‘顺溜儿地跑……不过武器跟护盾原理不一样,保不齐是我想岔了。”
     “引着走?”泽尔盯着结晶废料喃喃,“或许不用硬把它困住,而是让引力波顺着结晶的引力场‘直愣愣地往前跑?”
     两人连夜模拟,用暗宇结晶做“引力导轨”,让波沿晶体晶格传播,钕167则嵌在导轨外侧,像扶栏般防止波“跑偏”。
     2820年春的测试中,引力波在15万公里外的偏差缩至180米。
     战略武器的突破同样与林轩有关。
     2820年初,他来武器库调取实验舰引擎的共振参数,看见湮灭弹的残骸时停了停:“卡列斯那引擎能让能量‘慢悠悠地跑,靠的就是超维空间跟现实空间的‘力场缓冲。你们这炸弹炸得也太急了,说不定……可以在俩空间中间加层‘过渡带试试?”
     马洛克和泽尔盯着“过渡带”三个字琢磨了三天。
     “超维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力场不一样,说不定能当成天然的‘缓冲垫用。”泽尔在模型上标红参数,“用镝162的弱核力调节过渡带的‘厚度,让湮灭能量一点点‘渗出来。”
     他们让机器人在弹头里加了层镝162隔离膜,厚度仅0.01毫米。
     试爆时,爆炸范围缩至250公里,冲击波扬起的沙尘只够形成3小时的薄雾,坑边缘的沙子虽仍熔化,却没再出现玻璃化结晶。
     “降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云层就算受了扰动,12小时也就恢复正常了,”泽尔指着气象数据笑起来,“这样至少不会把气候搞乱了。”
     通讯团队也迎来关键进展。
     泽娜把蜂群的振翅频谱图放大:“不过蜂群有个本事,频率能跟着环境稍微调整。你看,在普通磁场里,它们振翅是200赫兹,到了强磁场里就会降到180赫兹,就是调整的幅度还不够大。”
     她突然指着图谱上的暗物质分布带说:“中微子穿透力是强,可到了时空弯曲不正常的地方就会‘迷路,试了十几种校准算法,全被磁场搅得没用了。说不定不用硬去校准,让信号

第24章 (总第153章)武装力量全面升级与开启新的航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