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大地的中心,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部,坐落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区——二道区,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脉络。
一、区域概况
二道区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其位于东经125°21′24″至125°27′12″,北纬43°50′60″至43°57′36″之间 。它东与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接壤,西靠伊通河东岸,南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壤,北与宽城区、长春新区、长春经济开发区北区、九台区东湖镇接壤。目前,二道区直接管辖区域面积为90.87平方千米 ,在这片不算辽阔却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居民,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着二道区的发展蓝图。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二道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那时长春聚落初步形成,名为宽城子。在宽城子东边有条伊通河,1825年(清道光五年),长春厅衙署从新立城迁至宽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宽城子开始筑城,城墙四周共有9个城门,南门叫全安门,南门外便是伊通河,河东岸与全安门隔河遥遥相对的是荒凉的河滩地和水泡子。当时,人们习惯把伊通河称为头道河,而把二道区境内与伊通河平行的另一条小河称为二道河子。这便是“二道河子”名称的由来,也为后来二道区的得名埋下了伏笔。
二道区地域形成于沦陷时期。1934年伪新京特别市在伊通河东岸设和顺区、东站区、东荣区等 。其中,和顺区这个名字与二道河子息息相关,当年沿二道河子河岸边有条街叫顺河街,后来顺河街慢慢叫成河顺街,再后来又演变为和顺街,和顺区即因和顺街而得名。国民党统治时期,继续沿用和顺区这一称呼。当时二道区形成初期的范围是:南至岭东路,北至长春东站,东至乐群街,西至伊通河畔 。据说因这一区域呈半面形,所以也叫“一面街”(指今临河街一带),二道区街路名中“条”的由来,便是从一面街开始的,如临河街以东的第一个胡同叫“临河一条”,依此类推到临河八条。
在沦陷时期,二道区是典型的中国人居住区,其最初规划呈“井”字形,纵、横各个单元相通,每个单元依靠一条街。但当时居民房屋低矮拥挤,城市基本设施极差,又地处伊通河东岸低地,城区长期受夏季洪水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困扰。而且,日本在二道河子推行殖民统治,对每一条街路都冠以殖民主义名称,如“和顺”是顺利推行大和民族奴役满洲的简称;“东盛”是东亚兴盛的简称;“民丰”中“民”指大和民族,“丰”是侵略奴役之丰;“信和”是信奉大和民族的简称(解放后改为福安街);“乐土”是王道乐土的简称(解放后改为乐群街);“圈道”(解放后改为环城路)是大东亚共荣圈的简称 ,还有类似东亚共荣的东荣大路、东荣大桥等,这些都深深烙印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奴化东北的政治野心。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建立市民主政府,二道区在和顺、东荣两个区民主政府的管辖之下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和顺、东荣两区合并成立二道河子区 。1950年,和顺区改称第五区。1955年,将宽城区的八里堡办事处并入和顺区,同年,因“和顺”两个字带有殖民统治的色彩,所以改称二道河子区 。1995年,长春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双阳县的四家乡、劝农山镇、泉眼乡和郊区三道镇划归二道区,全区总面积增至511.3平方公里,同年,二道河子区略去“河子”二字,更名为二道区 。2010年9月,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二道区四家子乡、劝农山镇、泉眼镇78%面积划归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 。2023年,调整八里堡、远达2个街道管辖范围,增设东惠街道。
在这片土地的历史长河中,虽难以列举出如其他着名历史文化名城那般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但每一位在此生活、奋斗过的居民,都用自己的方式为二道区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们是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从早期闯关东来到此地定居的先民,到为城市建设挥洒汗水的工人,再到如今为二道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二道区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
三、乡镇简介
目前,二道区下辖英俊镇1个镇 。
英俊镇:地处长春市东部,是二道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与周边区域联系紧密。英俊镇的发展兼具农业与工业特色,在农业方面,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为城市提供新鲜的农产品。镇内有不少蔬菜种植基地,运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保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工业领域,英俊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了一些制造业和加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吸纳了当地众多劳动力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英俊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逐渐齐全,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此外,英俊镇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了一些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一些农家乐,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采摘、品尝农家菜等乡村生活乐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必游景点
1. 劳动公园:这座公园有着独特的历史和迷人的景色。它在沦陷时期叫“莲花泡”,因泡子里生长着莲花而得名 。如今,已被改造成供群众休憩的免费公园,成为了二道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内湖水清澈,湖面上荷叶田田,莲花盛开时,满湖的粉色花朵与翠绿荷叶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公园内绿树成荫,有许多蜿蜒的小径,人们可以漫步其中,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此外,公园还设有健身区域、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无论是清晨锻炼的老人,还是周末游玩的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2. 长春国际物流经济开发区:虽然它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但也有着独特的参观价值。这里汇聚了众多物流企业和商贸公司,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繁忙的货物运输场景,了解物流行业的运作流程。开发区内的建筑风格现代简约,规划布局合理,展现出了二道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活力与成就。对于对物流行业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游客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3. 长春革命烈士纪念馆:该纪念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建成的长春革命烈士陵园 。历经多年发展,1998年市区周边散葬的烈士陵墓统一迁移至此。这里集中安葬了早期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912位革命烈士,其中无名烈士524位,朝鲜人民军烈士79位 。走进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第4章 长春市《二道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