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屯乡以渔业和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渔业是谢屯乡的传统产业,这里靠近渤海,渔业资源丰富。渔民们主要捕捞螃蟹、虾、鱼等海产品,渔业生产规模较大。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谢屯乡积极推广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和捕捞设备,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渔港、渔船码头等。特色农业方面,谢屯乡种植了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花生、红薯、西瓜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口感独特,深受市场欢迎。此外,谢屯乡还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十一)辽宁省金城原种场
辽宁省金城原种场是凌海市重要的农业科研和良种繁育基地。这里拥有先进的农业科研设施和专业的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农作物良种的选育、繁殖和推广工作。原种场培育了多个优良品种的农作物种子,如玉米、水稻、大豆等,这些种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原种场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咨询,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此外,原种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凌海市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虞、夏时期,当时此地为冀州之域 。商时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秦灭六国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凌海市境域为辽西郡之辖境。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莽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此地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三国曹魏时期,属幽州昌黎郡,郡县同治。晋代时北方鲜卑族兴起,前燕之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隋统一后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属汝罗守捉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各部后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金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省军县名入州,称锦州属大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推翻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中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县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今之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攻占大凌河城,此后凌海地区逐步纳入后金(清)版图。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锦州成为镇守山海关的军事重镇,凌海境内设锦州府,下辖锦县等县,境内屯田垦荒渐兴,人口逐渐增多。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锦县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锦县直属辽宁省。日伪统治时期,锦县属锦州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锦县属辽西专员公署。1948年10月,锦县解放,属辽西省。1954年,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县属辽宁省锦州专区。1959年,锦州专区撤销,锦县属锦州市。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县级),由锦州市代管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凌海地区成为多民族交融的前沿,辽代契丹文化、明代军事文化、清代满族文化在此层层积淀。辽代时,因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凌海成为契丹贵族南下的重要据点,留下了丰富的辽代墓葬与遗址;明代作为抵御蒙古、女真的军事防线,境内设有大凌河城、松山堡等军事要塞,见证了多次攻防战事;清代随着“闯关东”移民涌入,中原农耕文化与本地游牧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凌海历史上涌现出多位影响深远的人物。明代抗清名将祖大寿,其家族世代镇守辽东,大凌河城之战中虽最终降清;近代爱国将领冯占海,出生于凌海班吉塔镇,“九一八”事变后率部抗日,被誉为“吉林抗日第一人”,其故居至今保存完好;还有清代着名文人金毓黻,虽祖籍辽阳,但长期在锦州地区任职,对辽西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建树,其着作中多次提及凌海地区的历史遗迹。
三、必游景点
(一)奉国寺(凌海境内分支遗存)
虽主寺位于义县,但凌海境内保存有奉国寺下院遗址,位于右卫满族镇,现存辽代石佛一尊,高约3米,坐于须弥座上,衣纹线条与义县奉国寺七佛风格一致,推测为辽代同期雕刻。遗址周边散落大量辽代砖瓦残片,印证了当年寺院规模。
(二)班吉塔
班吉塔位于班吉塔镇,始建于辽代,清代重修,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7米。塔基为须弥座,雕刻着缠枝莲、力士等图案,塔身每面均有佛龛,内供坐佛,两侧有胁侍菩萨浮雕。塔身第七层有“辽代建塔”字样砖刻,虽历经风化,仍可辨认。塔旁原有寺院,现已不存,但塔体结构完整,是辽西地区少见的小型辽塔遗存。
(三)翠岩山寺
坐落于翠岩山主峰南侧,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寺院依山而建,分前、中、后三院,前院为山门与钟鼓楼,中院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像,后院观音阁内有清代泥塑观音像,高2.5米,神态慈祥。寺内古柏参天,其中一株“辽柏”树龄超千年,树干扭曲如盘龙,为寺中一奇。
(四)大凌河古战场遗址
位于大凌河街道沿岸,是明末“大凌河之战”的主战场。1631年,皇太极率清军围攻大凌河城,祖大寿率明军坚守三个月后投降,此战是后金由弱转强的关键一役。现存城墙残段长约500米,高35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墙体内嵌有明代砖碑,刻有“崇祯元年修”字样。遗址旁立有清代《大凌河城战纪》石碑,详细记载战事经过。
(五)岩井寺森林公园
位于温滴楼满族镇,总面积1450公顷,以森林景观与古寺遗存为特色。园内有辽代岩井寺遗址,现存古井一口,深约10米,井水常年不涸,传说为辽代僧人所凿。公园内天然次生林覆盖率达80%,树种有油松、柞树、枫树等,秋季红叶漫山,形成壮观景观。山间有“一线天”“棋盘石”等自然景观,其中棋盘石面积约20平方米,石面天然纹路如棋盘,传说为仙人对弈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小凌河湿地
地处凌海与锦州交界处,总面积约8000亩,是辽西最大的城市湿地。湿地内芦苇丛生,河道蜿蜒,每年春季有天鹅、白鹭、野鸭等20余种候鸟在此栖息,观鸟台可近距离观察鸟类活动。湿地内还保留着明代烽火台遗址,高约8米,为夯土筑成,是当年辽东长城防线的组成部分。
(七)冯占海故居
位于班吉塔镇,为清代四合院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青砖灰瓦,硬山式屋顶。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内石板铺地,保存有冯占海当年使用的书桌、马鞭等遗物。故居内设有“冯占海抗日事迹展”,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展现其率部抗日的历程。
四、民俗风情
(一)满族秧歌
流行于右卫满族镇、温滴楼满族镇,与汉族秧歌不同,满族秧歌动作幅度大,融入骑射、狩猎动作,如“鹰展翅”“马刨蹄”等,舞者身着满族长袍,头戴翎子,伴奏以八角鼓、唢呐为主,节奏明快。每逢春节、颁金节,各村秧歌队会沿街表演,互相比拼技艺。
(二)渤海渔歌
阎家镇、谢屯乡的渔民保留着传统渔歌,分“出海歌”“拉网歌”“归航歌”三类。出海歌节奏沉稳,祈求平安;拉网歌旋律激昂,鼓舞干劲;归航歌欢快悠扬,庆祝丰收。歌词多为即兴创作,用辽西方言演唱,衬词“哎嗨哟”“呼儿嘿哟”极具地方特色。
(三)传统庙会
翠岩山寺庙会始于清代,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香客从周边市县赶来,寺内举行诵经法会,山脚下设集市,售卖农具、小吃、日用品,还有皮影戏、马戏等表演。庙会期间,当地村民会蒸制“平安馍”,用玉米面制成,印有佛像图案,分赠香客,祈求一年顺遂。
五、特色美食
(一)凌海螃蟹
产自渤海辽东湾,因海域水温低、盐度适宜,螃蟹肉质紧实,蟹黄饱满。当地传统做法为清蒸,不加调料,仅靠海水自然咸味提鲜,出锅后蘸姜末醋汁食用,凸显海鲜本味。秋季开海后,阎家镇、谢屯乡的渔港码头每日有新鲜螃蟹上市,是游客必尝美食。
(二)干豆腐卷大葱
凌海干豆腐以大豆为原料,经18道工序制作,薄如纸张,韧性十足,可透光看字。食用时铺开干豆腐,抹上黄豆酱,卷上本地大葱、香菜,口感清爽,豆香浓郁。双羊镇的干豆腐作坊仍保留传统石磨磨浆工艺,游客可参观制作过程。
(三)锅烙
与普通饺子不同,凌海锅烙皮厚馅足,用平底锅煎制,底部金黄酥脆,上部软嫩,馅料多为猪肉白菜或韭菜鸡蛋,搭配醋蒜汁食用。金城街道的老字号摊位做锅烙已有百年历史,每日限量供应,需排队购买。
(四)大凌河鱼宴
大凌河盛产鲫鱼、鲤鱼、鲶鱼,当地渔民将不同鱼类做成“一鱼多吃”:鱼头熬汤、鱼肉做丸子、鱼杂炖豆腐、鱼鳞炸成脆片。其中“侉炖大凌河鲫鱼”最具特色,用河水慢炖,不加过多调料,汤色乳白,鱼肉鲜嫩。
六、旅游指南攻略
(一)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铁路:沈山铁路穿境而过,凌海站每日有往返沈阳、锦州、北京的列车,锦州站至凌海站车程20分钟,票价8元;沈阳站至凌海站约2小时,票价22元。
公路:京哈高速、阜锦高速在凌海境内设出入口,锦州长途汽车站每15分钟有一班至凌海的班车,车程30分钟,票价10元;自驾从锦州出发沿渤海大道行驶,25分钟可达凌海市区。
2. 内部交通:
市内公交:1路、2路、3路覆盖市区主要区域,连接火车站、汽车站与商业中心,票价1元;乡镇公交每日618点运营,如市区至班吉塔镇每小时一班,票价6元。
出租车:起步价5元(3公里内),超出后每公里1.3元,市区至各景点可议价,如至翠岩山寺约25元,至冯占海故居约30元。
(二)住宿选择
1. 市区周边:可选择靠近大凌河的民宿或酒店,多为农家院落改造,提供火炕房,人均80120元/晚,可品尝房东做的农家菜,如干豆腐卷大葱、贴饼子等。
2. 乡镇区域:班吉塔镇、翠岩镇有依托景点的民宿、酒店,如翠岩山脚下的民宿距景区步行10分钟,提供登山向导服务,人均100150元/晚,适合深度游览。
(三)最佳游览时间
春季(45月):大凌河湿地候鸟聚集,翠岩山山花开放,适合观鸟、踏青。
秋季(910月):渤海开海,可品尝新鲜海鲜,同时岩井寺森林公园红叶渐染,景色宜人。
冬季(122月):虽寒冷但游客少,可参观古寺遗址,感受历史厚重感,部分民宿提供冬季捕鱼体验。
(四)线路推荐
1. 一日历史文化游:
上午:参观大凌河古战场遗址,了解明末战事;随后前往班吉塔,欣赏辽塔建筑。
中午:在班吉塔镇品尝锅烙。
下午:游览冯占海故居,感受抗日历史;傍晚返回市区,逛夜市吃干豆腐卷大葱。
2. 两日自然生态游:
第一天:上午游岩井寺森林公园,登山赏景;下午前往小凌河湿地观鸟,体验湿地徒步。
第二天:上午赴阎家镇渔港,购买新鲜螃蟹;下午游览翠岩山寺,参加庙会活动(若逢农历四月初八),傍晚返程。
(五)注意事项
1. 参观古战场遗址、辽塔等古迹时,请勿攀爬、触摸文物,遵守保护标识要求。
2. 秋季海边风大,需携带防风外套;夏季湿地蚊虫多,备好驱蚊液。
3. 购买海鲜时可在渔港直接找渔民购买,新鲜且价格实惠,附近餐馆可代为加工,加工费约1020元/份。
凌海的魅力,藏在辽塔的砖缝里,融在大凌河的波涛中,裹在干豆腐的香气里。从辽代的佛塔到明代的战场,从满族的秧歌到渤海的渔歌,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味道,都在诉说着辽西走廊的千年故事。
喜欢。
第3章 锦州市《凌海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