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你好!”张文国留下来的官员说道:“本官名叫:马家明,乃是都司衙门里面的佥事官,负责本次的交接工作,这几位是分属各个仓库的大仓使!”
“知县大人好!”几位大仓使上前行礼道。
“大人!这是本县的黄册,这是本县的土地田陌情况的鱼鳞册,这几本是各个仓库的支出账目,这本是田州民生的财政赋税,这本是本县财政度支情况...。”马家明介绍完几位官吏之后就不再言语,把后面的介绍情况交给了一个白面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一开始吴必坤还带有一些轻蔑的神色,毕竟自己是搞民生出身的官吏,对于民政自己还是十分了解的,可是在这位年轻人开口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没想到田州这个地方能人辈出,随便一个年轻人都有如此才学,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不免收起了轻视之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啊?”吴必坤接过黄册仔细翻开着,刚开了几页,他就发现不对之处愤怒的说道:“怎么回事?这满城的百姓居然都不在黄册之上?你们搞什么?”
只见黄册之上总共有民不到五千人,难怪这位知县大人会大发雷霆。
“知县大人!”马家明冷声说道:“怎么?这就是田州的民事,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你有何意见?”
“怎么会这样?”吴必坤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
“咱们田州原本就只有这么多的百姓,有何不对?”马家明说道。
“那这些满城的百姓,你作何解释?”吴必坤道。
“哼!”马家明说道:“这满城的百姓当然都是军户了,大人有何不解?”
“军户?”吴必坤一听辩道:“这怎么可能?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有民籍只有不到五千??”
田州常住人口并没有这么多,但临时人口不少,多是往来的生意人,更多的则是前来打工的周边人口。
“这并不难理解!”马家明说道:“原本田州就只有这些人口,你看到的都是后来逃难过来的百姓,还有我家大人征战在外解救回来的百姓,我家大人思想开放,连带着百姓的心智也是大开,纷纷改变户籍,加入军户!”
“主动加入军户?”吴必坤大惊失色道:“难道他们都放弃了后世子孙考取功名的机会了吗?”
“考取功名?”刚才说话的年轻人说道:“考取功名这条道路,远没有投身军旅升迁的速度快,而且在大人治下,这条道路反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比起来科举之路,从考试就要开始贿赂,最后即便考中,还是要贿赂,不然就只能返回家乡当个教谕,只有贿赂一途,才能获得一个外放为官的名额,可眼下到处都是战乱,暴动,上不能直达天庭,下不能安稳民生,这样的为官环境,我等还不如投身军户,你看张大人从一个小小的户科主事,做到了田州都司同知,才用了多久的时间?我等今后的机会大把!”
“就是!先不说考取功名是否成功,即便成功那每月的微薄收入,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如何可以养家糊口?若是不想饿死,就只有索贿一途,我等不愿如此!”另外一个吏员说道。
“是啊!大人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周围的几位年轻主事七嘴八舌地说道。
“呵?”吴必坤不以为意的说道:“你家大人,能比朝廷还大?说话还算数吗?”
“朝廷就是太大了!”马家明说道:“看不到我等小民,但大人看到了,你也看到了,田州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依靠大人开创,跟朝廷有什么关系?”
“你!你!放肆!”吴必坤大惊失色的说道:“你怎么敢如此诽谤朝廷?藐视朝廷?藐视天恩?”
“行了!”马家明喝道:“少在这给本官戴高帽子,我就问你,陕北赤地千里之时,朝廷在哪里?”
“百姓异子相食的时候,朝廷在哪里?”
“贼人暴动,滥杀无辜,抢我妻女的时候,朝廷又在哪里?”
“你可曾听过,国不知有民,故民不知有国?这句话?”马家明越说越愤怒。
“你!你!...。”吴必坤比问的哑口无言,一时间竟说不出半句话来。
大旱!这件事不单单只发生在陕西一省,而是全国性的普遍干旱,北方干旱,南方大涝,吴必坤身为一地县官,哪里只带着许多事情?自然被问得哑口无言。
喜欢。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吴必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