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将朝中大臣全部封赏宣读完毕之后,老太监又取出了另一份圣旨。
     这一份圣旨也是封赏诏书,只是不是针对于朝内,而是各路诸侯。
     虽然这个刚刚建立的大隋朝廷,所辖不过两郡之地,麾下兵马不过十万。
     但是有传国玉玺为证,杨侗又是杨广的亲孙子,也是嫡亲血脉。
     得位之正,旁人无从辩驳。
     既如此,那朝廷就要履行起朝廷的职责。
     首先,是十八路反王,这一点,就按照杨广生前所颁下的诏书,只要他们归顺,就仍然承认他们的王爵身份。
     除此之后,还给他们封了实职。
     如李密,就增加了梁郡、谯郡、济阴、东郡、东平、济北六郡太守的职位。
     窦建德,增加了武阳、渤海二郡太守的职位。
     ......
     至于实力最强的李渊,直接封为雍王,并赐雍州牧,将古雍州范围内的二十八郡全部划入其治下。
     (小课堂:隋炀帝继位后,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但是天下九州的概念也一直深入人心。
     天下九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这般手笔,不可谓不大。
     但是,这也正是裴元峥的分化之计。
     各方诸侯的势力犬牙交错,又岂能按郡县边境来划分。
     所以,往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个郡的太守可能是封给你了,但是这个郡大部分的土地是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
     就像李渊这个雍州牧,其实是名不符实的,古雍州境内至少有一半的郡县都不在其治下。
     薛举、李轨等反王的势力范围有一大半都在在古雍州范围内。
     那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就让你们自己解决呗,裴元峥巴不得他们都能打起来。
     当然,这份诏书颁下,几乎是没有人会来接的。
     各路诸侯不可能按照诏书的内容去划定势力范围,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会将自己的地盘让出去。
     但是,裴元峥要的只是一个警示效果。
     朝廷已经广施恩德,大封天下。
     如果再有人胡搅蛮缠,那就是等同谋逆。
     在这一点上,首先就占据了大义。
     这份诏书读完,乾阳殿内的登基仪式也就告一段落了。
     下一步,将会前往皇陵,进行祭祀活动。
     这一部分,自然有那些专管礼仪的老臣领头。
     裴元峥也是落得个清闲,偷溜了出来。
     同时,他还将飞虎众将一并叫来,准备前去讨逆大元帅府一观。
     讨逆大元帅府,位于紫薇城之南,乃是新开的府衙,从前并无设立。
     讨逆大元帅,总管天下兵马。
     从此府设立之时,也就代表着,朝廷的最高军事机构也就变成了这里。
     府衙巍峨庄严,一副巨大的牌匾,上书六个烫金大字,讨逆大元帅府。
     进入府中,迎面而来的便是议事厅。
     这里以后也将成为军国大事的讨论地。
     裴元峥坐在上首。
     飞虎众将分坐两列。
     “兄弟们,从今日起,要注意自己身份的转变,我们现在可不是反贼,我们便是隋军,便是朝廷。”
     “皇上登基,大封群臣,各位也都成了将军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裴元峥向着众将拱了拱手道。
     “副帅,哦,不,是大帅!”
     “您才是真的值得庆贺

第153章 分化之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