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81年夏收时节,青山大队的麦田里翻滚着金黄色的浪涛。
     顾十七站在田埂上,手指轻轻捻开一穗麦子,饱满的麦粒几乎要撑破外皮。他心跳加速——按照他的测算,今年亩产至少能达到七百斤,是公社时期的三倍还多。
     34;顾技术员!34;大队会计老王气喘吁吁地跑来,34;测产结果出来了,平均亩产七百二十斤!34;
     周围的社员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老农甚至激动得跪在田里,抓起泥土亲吻。顾十七却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这样的增产幅度太显眼了,简直是在向守旧派示威。
     34;重新测算。34;顾十七沉声道,34;就按五百斤上报。34;
     34;啥?34;老王瞪大眼睛,34;这可都是实打实的...34;
     34;王叔,34;顾十七一把拉住老农粗糙的手,34;想长远吃饱饭,就听我的。34;
     当晚,顾十七和郑敏躲在粮仓后面的小屋里,就着煤油灯修改账本。
     34;产量砍掉30%,化肥用量增加20%。34;郑敏的钢笔在纸上飞快计算,34;这样看起来像是靠增加投入获得的正常增长。34;
     顾十七盯着她笔下跳动的数字,突然按住她的手:34;等等,杂交稻的数据不能改。34;
     34;为什么?34;
     34;这是要给北京看的。34;顾十七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34;邓老托人捎来的。34;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34;种子情况如何?34;
     郑敏倒吸一口凉气:34;他在要成果...34;
     34;但不能是全部成果。34;顾十七取出一小袋精选的稻种,34;这是亩产八百斤的39;新华2号39;,但我们只报六百斤。34;
     窗外传来脚步声,两人立刻吹灭油灯。月光下,顾十七看到郑敏的眼睛亮得惊人,她的呼吸轻轻拂过他的脸颊。
     34;循序渐进。34;她突然轻声说。
     34;什么?34;
     34;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不能更快,就说——34;
     34;39;科学改革要循序渐进39;。34;顾十七接上她的话,两人在黑暗中相视一笑。
     三天后,林副省长突然带队来到青山大队。
     顾十七站在欢迎队伍最前排,看着那个梳着一丝不苟背头的男人走下吉普车。林副省长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每个人的脸,最后停在晒谷场上堆积如山的麦垛上。
     34;产量不错嘛。34;他抓起一把麦粒,任由金黄的谷粒从指缝间流下,34;听说比去年增长...多少来着?34;
     34;报告首长,增长48%。34;顾十七大声回答。
     34;哦?34;林副省长转向马专员,34;我记得上次报告说,他们的新技术能增产三倍?34;
     马专员立刻接话:34;是啊,这数据对不上啊...34;
     34;新技术还在试验阶段。34;郑敏不知何时出现在顾十七身边,34;大田推广受限于化肥供应和社员操作水平,目前只实现了理论增产的60%。34;
     她递上一份盖着农科院公章的报告,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技术参数。林副省长扫了几眼就皱起眉头——这些专业术语显然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34;科学工作要实事求是。34;郑敏推了推眼镜,34;欲速则不达。34;
     夜深人静时,顾十七和李有田蹲在粮仓深处,面前是两堆截然不同的账本。第422章 缓步增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