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七章 俊才贾谊[2/2页]

汉官之陈 聪葱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恒委任了丞相之职,同时刘恒废掉了太尉一职,将兵权交给了丞相灌婴,一时间灌婴风光无限。
     贾谊这时就刘恒还是采用了自己的政策,很是开心。
     于是他胆子大了,提出了削藩!
     刘邦成立汉朝之后,总结的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没有同姓藩王的拱卫,所以刘邦在大开杀戒,翦除异姓王的同时大肆分封了同姓诸侯王。
     当时除了太子刘盈之外全部受封诸侯王,另外还包括他的侄儿,本家的一些关系不错的亲戚全部分封,他觉得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异姓夺取刘姓江山。
     贾谊他就认为刘邦的这个做法不对,他上疏刘恒,大谈诸侯王的潜在威胁。
     他直接说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还有二哥之子济北王刘兴居已经谋反就证实了这点,还有他认为吴王刘濞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得寸进尺,所以诸侯王很有可能反叛。
     问题在于,贾谊分析的很正确。
     他说谁强谁先反。
     淮阳王楚最强,所以最先反;然后韩王信倚仗匈奴,第二个反;贯高依靠赵国,所以第三个反;后面的陈烯部队精锐,也反;彭越有梁国,跟着反;黔布凭借淮南,还是反;卢绾实力最弱,所以最后反。
     所以贾谊认为如果让现在的樊哙、周勃、灌婴等人有数十城,他们早反了;如果让韩信、彭越他们只封个彻侯,他们现在都还活着。
     所以说实力的大小决定了野心的大小。
     当初先秦法家认为人性的本质就是“欲利”和“好利恶害”。所以贾谊认为诸侯王反不反和亲疏没有关系,只和实力强弱有关。
     贾谊就在这时提出了《治安策》,他说想让诸侯王忠心耿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和长沙国一样国小势弱,要想让一位诸侯王将来不受刑而死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的地盘变成彻侯一样的大小。
     贾谊的看法固然没错。
     但是站在刘恒的角度上来看就不行了。
     刘姓的诸侯王的作用还有一点,那便是牵制功臣派彻侯。
     所以刘恒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完全站稳脚根,削藩的话会,削弱刘姓诸侯王的势力,就会给彻侯派系可乘之机。
     甚至刘恒还怀疑这贾谊是不是受了某位彻侯的挑唆,于是刘恒开始疏远贾谊,将他派到了长沙王身边任太傅。
     三年任期之后贾谊被刘恒召回了长安。
     当时刘恒接见贾谊的时候刚好祭祀完天地五畤,正在宣室殿中坐着接受祭祀剩下的祭品。
     贾谊来了后,刘恒就向其询问鬼神之事,贾谊为刘恒详细的讲解了许多,一直到了夜半时,刘恒不知不觉向贾谊的坐席靠拢。
     也就有了后来李商隐《贾生》一诗,其中那句“可怜夜半虚前坐,不问苍生问鬼神”至今都广为流传。
     这事之后,刘恒就调任贾谊到梁国任太傅,想让他教导小儿子梁怀王。
     几年后,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谊过了一年也郁郁而终。
    喜欢。
  

第二百一十七章 俊才贾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