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永寿殿。
刘启坐于窦漪房的对面。
窦漪房问道:“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找哀家。”
“儿臣有一事想请教母后。”
“什么事?”
刘启捋了捋思路,将刚才与陈安交谈的话告知了窦漪房。
窦漪房沉思了许久,叹气道:“你还记得当初先帝从代国仅仅带了张武、宋昌他们几名亲信入京,哀家和陈安祖母其实并无多大关系,甚至可以说那时是第一次见面。可哀家还是认下了这个姐姐。”
“后面张武又将女儿许给了周亚夫,先帝才算是得到了当时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的支持,才能这么快在长安站稳了脚根。”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离不开周家和陈家,陈安这小家伙提出的这意见的确不错。”
刘启思索片刻:“那母后的意思是可以同意这封奏疏。”
窦漪房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但是陛下仍需将陶青找来一问,毕竟他才是现在的丞相。”
刘启怔了下,答道:“儿臣明白了。”
……
宣室殿。
陶青在丞相府接到刘启派人传来的消息后就立马赶了过来。
同时也从刘启的口中得知了这事。
陶青探着头问向刘启:“那陛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
刘启笑道:“这是朕问你的意见,不是让你来问朕的。”
陶青却说道:“陛下此言差矣,您身为我大汉的皇帝,这大汉的任何事都需要您来定夺才行!”
刘启愣住了,没想到陶青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过了半晌,刘启反应过来:“朕心里已有定夺,但还是想听听丞相你的意见。”
陶青通过刚才的一番观察,再一听着刘启这么回答,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陛下既然想听,那老臣就说说自己的看法,老臣认为此事可行。铁器不论是在农家生产还是甲胄兵器,都占有很大的部分,大汉初期无法管制主要是因为无暇顾及;各个藩王还有匈奴等外部势力,而今藩王基本平定,正好可推行此事!”
刘启闻言笑道:“既然丞相也同意此事,那你觉得什么时候召开这个朝会好呢?”
“臣认为越快越好,最好是趁着吴楚叛逆这风头还没过时。”
……
三日后。
赵胡离开的第一天。
刘启便召开了朝会。
商讨此事。
当时,除了一些家中有着此方面生意的彻侯外,其他王公大臣全部同意了。
包括周亚夫。
周亚夫的封邑在河东郡,并且听说还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
后世周亚夫那事事发之时,就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周阳直接从自家铁商那里取铁造的铠甲,从而就被刘启安排了。
陈安这次自然是要防止此事,昨日前往了周亚夫府上,与其讨论了半天。
至于周阳这个一直在旁边唱反调的陈安默认看不见。
好在陈安还是将周亚夫给说服了。
喜欢。
第一百八十章 盐铁官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