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21章 王的盛宴[2/2页]

大秦之极品皇帝 七月初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可以!”伏念点头道。
     现在距离赢高宴请群臣还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听完再去阿房宫来得及。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华夏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的意义很大。
     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而在科举之前,一般情况下都是贵族世代担任要职,而想要入朝为官,同样需要贵族的举荐才行。
     大秦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度让大秦变得很强大,一下子超越了六国,才统一了天下。
     而在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
     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而到了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因此,科举的诞生,确实是改变了华夏历代王朝用人的格局。
     现在,大秦依然实行军功爵制度。
     可是,大秦快要统一东方世界了,统一之后军功爵制度就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大秦,就需要一种全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来代替它。
     那么,科举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大秦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各省专门管理学政的衙门来负责,到这些衙门提供的地方考试。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他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华夏历史上,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本身最高长官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
    喜欢。
  

第1021章 王的盛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