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4章 龙德殿奇石定新策[2/2页]

宋朝的脊梁 一个老学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两名魁梧的努比亚黑奴卫队,抬着一个沉重的紫檀木箱步入殿中。
     箱子打开,内衬明黄软缎。陈太初亲自探手,从中捧出一物。
     刹那间,龙德殿内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凝固的夕阳!那竟是一块半人多高的奇石!石质温润如羊脂,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
     最奇绝处,在于其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变幻的玫瑰金色泽,其间更夹杂着丝丝缕缕如血如霞的赤红纹路,蜿蜒流淌,在殿内明亮的宫灯光晕下,折射出梦幻迷离、摄人心魄的光华!
     仿佛将南太平洋最狂野的落日、合恩角最凛冽的罡风、以及亿万年的地火熔岩,都永恒地封存在了这块石头之中!
     “此石,”陈太初的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悠远,“乃臣远航万里,于天之尽头,风暴角(合恩角)的绝壁之上所得。当地土人谓之‘落日熔心,乃大地之精魄所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上皇赵佶的呼吸骤然急促!
     他几乎是踉跄着从榻上起身,几步走到奇石之前,伸出保养得宜、却微微颤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那温润而炽烈的石面。
     他浑浊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痴迷的光彩,口中喃喃:“造化钟神秀……鬼斧……神工……此乃……天赐祥瑞啊!” 什么权柄,什么朝争,什么道君皇帝的尊荣,在这一刻,似乎都被眼前这天地造化之物彻底涤荡,只剩下一片纯粹的艺术家的震撼与狂喜。
     赵佶围绕着奇石,如痴如醉地观赏摩挲,良久,才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对着赵桓挥了挥手,语气竟带着一种奇异的轻松与释然:“官家……国事……就托付于陈卿与你吧……朕……朕倦了,有此奇石相伴,足慰平生。”说罢,竟不再看任何人,命内侍小心抬起那“落日熔心”,径自回转他的小苑精舍去了。
     那块来自天涯海角的奇石,仿佛一道无形的界碑,彻底隔开了他与帝国的权柄。
     太上皇的离去,让殿中气氛为之一松,也显得更加空旷。
     赵桓看着陈太初,眼神复杂,既有父亲骤然放权的轻松,更有面对这擎天巨柱的深深依赖:“陈卿……安民、强兵、拓海,皆赖卿谋。
     然国库空虚,地方凋敝,这休养生息、以工代赈之钱粮,从何周转?莫非……还要再动抄没之资?” 他显然对上次的雷霆抄家仍心有余悸。
     “陛下勿忧。”陈太初胸有成竹,“抄没之资,乃一时之计,不可长久。臣请于汴梁、大名府、应天府(南京)、杭州四处,由户部牵头,联合信誉卓着之大商号,创设‘便民钱号!”
     “钱号?”赵桓知道陈太初在他还是太子之时就一起做的事情,后来陈太初出海后,自己就再也坚持不住了。
     “正是!”陈太初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此钱号,非为牟利!其本,或由户部拨付,或招商股认购,然其宗旨,唯八字——‘急民之所急,便民之所便!立下三不铁律:一不摊派!绝不许地方官吏借此名目,强征勒索百姓!二不高息!凡百姓借贷,用于购买耕牛、粮种、修缮屋舍、小本经营周转者,年息最高不得超过二分!三不挪用!钱号本金及储户存银,专款专用,绝不许挪作军资或填补府库亏空!”
     他声音沉稳有力,勾勒着金融的蓝图:“钱号广设于州县,存取便利。农人青黄不接时,可凭田契或保人,低息借贷购种;工匠欲购工具材料,亦可小本借贷;
     商旅周转,存银取兑,皆得其便!官府赈济、工役钱粮,亦可通过钱号精准发放,省却层层盘剥之弊!此乃以金融活水,滋养民生根本,涓涓细流,终可汇成江河!”
     我将此号称之为“大宋商业银行”
     赵桓听着这前所未闻却又丝丝入扣的方略,眼中的疑虑渐渐被一种豁然开朗的亮光取代。
     他仿佛看到,在陈太初这双翻云覆雨、执掌着帝国兵戈与未来蓝图的手中,不仅仅有破敌的雷霆,更有润泽万民的涓涓细流。帝国的巨轮,正在这双手中,缓缓拨正那倾覆的航向,驶向一片莫测而宏大的深蓝。
    喜欢。
  

第134章 龙德殿奇石定新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