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语。
朝云道:“心传,瞧见山峰上那处洞穴了么?寺中人称千松岩,乃是前代高僧修行顿悟的道场,为天下灵气聚集所在之地。你上得去么?”
叶心传抬头一眼,见山峰兀立在眼前,中间还有一处山岩略微突起。上下有三条藤蔓联结,直通峰顶。
朝云看了他一眼,接着一言不发,右足在地上一点,身体便腾空而起,双脚以极快的速度踩在石壁上,一口气上了四五丈高,身体又腾空飘起,踏在旁边梧桐树的叶片上,轻轻一跃,又向上飞出四五丈,如此两个来回,白色身影已出现在山峰之上,稳稳地踏在一块突起的石头上,俯身向下望去。
叶心传心道:“他是姐姐的好友,我岂能被他看扁了,让姐姐也遭他耻笑?”一时少年意气在胸中纵横,不过他又深知以自己的轻功,绝难登上这百十来丈的山峰,更何况中间还有那一处突起的岩石正好隔在中间,一时又想道:“这样的轻功,就怕是师父也没有。”
朝云的声音从山上传来,吐气依然十分平稳,传到耳边便似他就在眼前一般:“你顺着藤蔓爬上来。”说罢,便听到山顶传来阵阵洞箫的声音,曲调哀怨忧伤,似是征人远戍边疆时的思乡之痛。叶心传想起他小时候师傅教给他的一句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他虽不像陆坦夫,看到一处风景、一处古迹便能吟诵一番,但偶尔也想起这些诗词的妙处。那些微妙已极的感觉他自己便说不清道不明,但那些文人却能写得非常清楚。
箫声悠扬,月光婉媚。
他坚定了决心,想到:“爬上去便爬上去,总不能让他看轻了我!”想罢,跺了跺脚,双手拽住藤蔓向上爬去。他身具天罡真气的内功,再加上游龙心法中的轻身技巧,因此初时攀登并不费力,过不多时,已向上攀爬了三四十丈。
半柱香过后,他已爬了一多半,然而上方不远处是一块突起的巨石,藤蔓在这里便中断了,若要再往上爬,便须跳到旁边另一条藤蔓上,两根藤蔓之间有两三仞宽,若在在平地,他一伸手便可够到,但在空中,难度便增加了五六倍。
叶心传心道:“不得已只能在此处发足一跳,恰好有一块石头可让我借力。只是这机会只有一次,万一抓空,非得一命呜呼不可。”
他左足踩在那块突起的石头上,微微用力,感觉到那石头丝毫没有晃动,便实实地踩在上面,眼睛此刻也瞧准了藤蔓的所在,左足加力,向前一跃,身体便跟着飞出。
他飞身出去,急忙伸出双手去抓藤蔓,不料想右手还差了一段距离,登时力泄,便要掉落下去。万幸的是,他左手已紧紧捉住了藤蔓。那藤蔓一端如同锁链般扣在山崖之中,他整个身体压上去,那藤蔓也只是轻微摇晃。
他叹了声侥幸,当下抬起右手抓住藤蔓。此时双手手心已全是冷汗,手指也有些控制不住地发抖。他悬空歇息片刻,调匀呼吸,想过一会儿利用身体摆动的力道向前一甩,能爬到石壁的正面。但他却分明感到浑身力气已经消耗殆尽,一直如此悬挂,非但不能恢复体力,反而也使气力不断耗竭,最终免不得落在地上。
终于,他快速呼吸几次,利用体内仅存的几分内力,迅速双手交替,向前爬去,到了岩壁边缘,大声一呼,左臂挥出,准确地抓住岩壁正面的藤蔓,接着右手放松,也是一甩,便抓住了左手上方的藤蔓。
月光重新照落在他头顶,他蓦然间感到月光是如此冰冷,又是如此温馨,仿佛给了他力量,却又让他感到虚弱。
他麻木地向上爬去,此处距山顶已然不远。
箫声仍在继续,哀怨之声转而变得铿锵起来,令人联想起战场上两军交战、相互厮杀,又像是汪洋大海之上巨浪翻滚而船只颠簸无助。
又过了半柱香功夫,他才终于爬到了山顶。到得山顶,他已筋疲力尽。这一遭,就是比作去鬼门关走了一圈也不为过。洞箫声戛然而止,朝云双手背后,俯视着他,似是面带笑容,又似乎依然那么冷酷。他此刻精力涣散,已无力去分辨了,接着便闭上眼睛,小憩了一会儿。待他醒来时,朝云仍面带微笑俯视着他。一轮明月悬挂当空,看起来分外耀眼通透。
朝云说道:“你的内功已然不错,外家功夫却欠些火候。我此来燕京,一则代你姐姐来看看你。二则为传授你一些外家功夫,以后在江湖上可作防身之用。”
叶心传坐起身,凝思片刻,摇了摇头,说道:“姐姐武艺高强,但自入江湖,苦难重重,去年为了护我周全受那样的重伤。我情愿一生一世没有学过武艺,只要姐姐平平安安,像平凡女子一般无忧无虑。”
朝云道:“心怡听闻你这番话,必定欢喜。但一人有一人的宿命,今生今世非如此不可。你姐姐担忧你初入江湖,怕你受人欺凌,因此让你学这些武功,她的话,你也不听么?”
叶心传道:“姐姐的话,我自然是听的。”
朝云道:“你天赋甚高,但须勤奋一些,四十岁上便可达至化境,天下少有敌手。不过若是你心中不愿学武,外人自也强迫不来。这样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听。”
叶心传点了点头。
朝云道:“心传,如今宋金对峙,互不两立,你自幼生在清止观上,原属宋境,只是靖康之变后,沦入金人版图。你自以为是宋人,还是金人?”
叶心传道:“我生身父母皆是宋人,师父也时时教我忠心报国,我自然是宋人。”
喜欢。
第26章 高崖明月有侠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