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简单与不简单[1/2页]

小农民大明星 在乡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虚构的故事,并非真正的历史事件。
     也正是因为其中虚构、夸张的成分,使得这样的一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极为着名的故事,广为流传。
     主要说的是,周瑜想要杀诸葛亮,却又找不到理由,便想出了一个主意,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这自然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诸葛亮却表示,他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够了,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
     因为诸葛亮已经算准,第三日之时会有大雾,到时候,十万支箭自来。
     到了第三日,果然起了大雾,诸葛亮借助之前准备好的二十艘大船,以及曹『操』多疑的『性』格,在曹『操』手上“借”足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真的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见了既惊且佩,只得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正是: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很有可能有事件原型。
     只不过,借箭的主人公并不诸葛亮,而是孙权。
     而且,孙权借箭也不是刻意而为,而是意外收获。
     有史料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大军挑战,而曹『操』却始终坚守不出。
     孙权便亲自坐着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察看情况。
     曹『操』见孙权亲自来了,不敢怠慢,下令放箭。
     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使得船身都向一边倾斜了,行进变得迟缓。
     孙权见了,便下令掉转船头,让船的另外一边承受万箭的攻击。
     结果使得船的另一面,也落满了曹军『射』过来的利箭。
     最终使得“箭均船平”,船的行进又变得迅捷了。
     而孙权也因此安安稳稳的回去了。
     这次事件在史料上是有记载的,不过,也有史料上是另外一种说法,说的是当时曹『操』并未下令放箭,而是下令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哪一种说法的可能『性』更大,还存在争议。
     而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将其移花接木,艺术加工之后,变为了着名的“草船借箭”故事,流传极广。
     “空城计”也同样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说的是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导致战略要地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只见诸葛亮将大开城门,而后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当司马懿的大军兵临城下时,司马懿见到城门大开,诸葛亮带着两个小童,在城墙上悠闲的弹琴。而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n

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简单与不简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