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水浒传》完结[2/2页]

小农民大明星 在乡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之后,宋江、李逵毒发身亡。
     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
     一百零八好汉,最终得以善终的仅仅只有,武松、鲁智深、公孙胜、安道全、燕青、李俊、柴进等寥寥数人。
     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大业,就这样结束了。
     而轰轰烈烈的《水浒传》,也就此完结。
     《水浒传》完结了,所有书迷们的心情,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从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开始,书迷们看《水浒传》的心情,就与之前有了天渊之别。
     看着众梁山好汉们,一个又一个的陨落,书迷们始终觉得心中有一股压抑,难以释放。
     是谁葬送了梁山的大好基业?是谁让梁山好汉们一个接一个的陨落?
     是宋江吗?
     是,也不是。
     仅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断送梁山大好基业的开始。
     但梁山好汉中,支持招安者并不仅仅只是宋江,还有卢俊义、关胜、史进、秦明等人,都是支持招安的。
     接受招安的决定,并不是宋江一个人做出的。
     所以,不能把罪责推到宋江一个人的身上。
     另外,透过故事看本质。
     宋江之所以会接受招安,主要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宋江上梁山,实在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受形式所迫,宋江一定不会上梁山,而是会好好为官,出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
     他一直称大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他的观念中,“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一直认为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
     所以,宋江才会如此热情,又急不可待的接受招安,这是宋江思想的局限性,也是整部作品揭示的,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有这种思想局限性的人,并不仅仅只是宋江一人,梁山的其余主要领导人,卢俊义、吴用等人,也都有这种思想局限性。
     所以说,领导者思想的局限性,才是使得梁山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对于《水浒传》的结局,无数的书迷们非常遗憾,从感情上来讲,他们是不能够接受的。
     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梁生好汉不断陨落,无法接受以宋江为代表的,急切渴望被招安的梁山领导者,葬送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大事,害得好汉们一个个战死。
     但是他们也知道,梁山起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这不是由某一个人的决定,就能够造成的。
     只是,书迷们无法接受的,不是起义失败,而是好汉们不断战死,能够得以善终的没有几人。
     那么,是不是可以换一种失败的方式?
     好汉们好聚好散,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开了梁山。
     这样,起义也失败了,而好汉们也不用战死。
     不少的书迷们,都在心里想这个问题。
     然而,他们也知道,李凡既然写了这样的结局,那就一定有这样写的理由。
     只是他们暂时无法看透罢了。
     但不管怎样,轰轰烈烈的《水浒传》完结了,结局在书迷们看来,并不美好。
     ……
    喜欢。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水浒传》完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