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28章 答辩晕[2/2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内 志鸟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术界最常见的模式,尤其是cNS级的期刊,尤其喜欢刊登短论文,用最短的时间让学术界人士了解到世界新发生了什么事是他们主要的目的,想知道多一点的,就去自己找资料吧。
     长论文有十页八页的,也有二三十页的,当然,这是说正经论文,凑字数或者垃圾论文的页数是很自由的。
     最长的论文通常有两种形式,专著是一种,基本就是把一个学术论文写成一本书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这种模式了。
     另一种就是毕业论文了。
     毕业论文对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属于没什么用的走过场,对硕士生的要求也不严格,但对博士生来说就比较重要了。长一些的博士毕业论文,常有三四百页的,就是灌水,每年也能写吐一个师的。
     所谓事无巨细皆上毕业论文,欺负的就是博士们。
     对于杨锐来说,为了避免影响自己的名望,他的毕业论文也是不能轻视的。
     但是,普通的博士写篇论文,虽然是累的菊花喷油,但三四百页里面,大部分还是以水为主,杨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却是真的能写出鸿篇巨著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为了做的精炼一些,固然是将论文缩减到了三百多页的程度,可说起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别说世界顶级的实验室,用了多少资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还没有做出来,就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前前后后花在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经费,也能折算成近千万美元,配伍数百万人民币了。
     而在整个项目中出力的,教授级的学者和小牛就有近10人,科研狗无算。
     这样的项目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又怎么能不可怕呢。
     杨锐虽然说的是主要讲讲学术部分,可是一本论文里面,又有几页不是学术的呢?
     杨锐还摊开了讲,没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之前看过一遍论文的教授给砸晕了。
     “等等,杨锐。”汪健泊越听越不对,不得不将打断杨锐的话,道:“你现在谈的是对G蛋白的预处理吧,我没有在后面翻到预处理的部分……”
     “我讲的还是前面。”杨锐道。
     “前面是指?”
     “第三页。”杨锐打开书,指了一下。
     “你讲了十分钟,才讲到第三页……”汪健泊院士颇为无语。
     杨锐却不是单纯的讲给四名学者听的,他这是间接的传递信息给学术界呢。
     因此,杨锐回答的也很干脆:“您刚才听我讲的内容,是否有不值得说明的部分。”
     “那当然是没有的。”汪健泊院士连忙道。
     杨锐点点头,道:“那我就继续讲下去?”
     “预处理还有很多内容吗?”
     杨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我听说日本的京都大学,也有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在预处理的环节,京都大学的生物学实验室卡了两个半月的时间,耗费人力不知,经费用掉了40多万美元。”
     当初如果不是搞出了一锅搅的方案,杨锐的项目进度也不会有这么快。但是,一锅搅并不是预处理方案的全部,没有前前后后的各种攻关,光是想抖机灵做项目,是做不通的。
     尽管以整个项目的规模来说,预处理的重要性和消耗可能还不到整体的5%,体现在论文中只有薄薄的四页纸,但是,此时展开来说,却已是足够做八篇博士论文了。
     在场的四名学者暗叫不好,却也只能将主动权拱手相让,任由杨锐发挥。
     论文答辩现场,恍惚间有变成课堂的趋势。
     记住手机版网址:m.
    喜欢。
  

第1328章 答辩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