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50章
     李景隆心里有些不甘和愤怒,但他知道这次任务不容易。
     他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关注朝廷的最新动向。
     他默默地将任务记录在心中,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自如。
     回到营地里,李景隆开始了他的日常工作,但他的注意力始终放在了朝廷的动向上。
     每一次想到有可能与朝廷相关的信息,他都会仔细地记录下来。
     几天后,李景隆寄出了一封信,信中详细描述了朝廷最近的一系列动向。
     他立即将这些消息汇报给了朱权,并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很快,对方回复了他的消息,表示得到了他的帮助,并向他表示感谢。
     虽然李景隆知道自己被利用了,但他也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肯定。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希望有一天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朱权那边拿着李景隆的信,知道对方只是表达自己的诚意而已,免得自己不满意。
     朱权深深地明白李景隆所处的境地,也知道自己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他决定继续利用李景隆,并在必要时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看见李景隆如此配合,朱权微微一笑。
     在自己和朝廷之间的大战当中,如果有李景隆这样的一个内因,那么会好受许多。
     自己完全可以付出一定的领土,然后让对方获得一些功劳,对方地位越高对自己越有好处,反正对方已经在自己这里留下了一定的证据,那么就不怕对方反悔的。
     只要李景隆心智清醒,就不会做出对自己严重不利的事情。
     而朝廷那边,就算李景隆对自己有所付出,他们也不会立刻就起疑,考虑到李景隆这个身份,他们会觉得李景隆完全有这个实力获得相应的功劳。
     有了李景隆这个内应,可以更主动的在这场博弈中取胜,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朝廷开战。
     就在这时,沈落走了进来,附在朱权耳畔低声说道:“王爷,李景隆秘密前来找你,是否相见?”
     朱权微微一惊,立刻点头道:“请速请进,有事不得耽搁。”
     沈落退下传令,不多时李景隆便风尘仆仆地来到朱权面前。
     朱权见状,也不得不产生些许疑虑,李景隆夜半来访,看样子似乎并非常事。
     “王爷万岁,李某今夜前来,是有要事相告。”李景隆一进门便跪拜在地,脸色略显凝重。
     朱权没有不安,淡定着道:“李景隆,你如此忧色,快言其事,不必拘礼。”
     李景隆起身,神色复杂地道:“事实上,李某刚从朝廷返回。据悉,朝廷已经派遣使者前往韩王领地以外的国家,要求他们停止对韩王的侵扰,以防止引起战乱。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派出军队进行支援,而那一方面,在利益的交换下也同意不再骚扰。”
     朱权一听,脸色微变。
     朝廷这么快就采取行动,势必是要对韩王的态度产生变化,那之前与李景隆商议的行动又该如何进行?
     他沉吟片刻,问道:“朝廷这么快改变主意,必定是有所打算。李景隆你可知朝廷此举的真正用意?”
     李景隆道:“此举的确出乎李某的料想。但经考虑,朝廷此举很可能只是表面上与其达成协议,真正用意恐怕是要从后方干扰王爷的部署。现在王爷精兵在这里,所以那边肯定也就无暇顾及,朝廷可以借此机会大举进犯,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朱权闻言,脸色稍定。
     李景隆的分析在理,朝廷那群老狐狸做事,向来深不可测。
     看样子他们是利用协议之名实则要大举出兵,让自己此前的部署功亏一篑了。
     “既如此,”朱权沉吟道,“我会派人带兵出发必定来不及,他们那边肯定没有任何的办法能够知道。李景隆,你看如何是好?如果朝廷真要来犯,辽王和谷王后方兵力空虚,恐怕难以抵挡啊!”
     李景隆也是一把冷汗,朱权的焦虑他能够理解。
     现在两军距离甚远,要是朝廷来犯,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然而现在又能如何?李景隆陷入了沉思,他必须在短时间内想出一个两不误之策。
     朱权将手中的茶杯放下,语气平和地对李景隆道:“前些日子,外族似乎有些动静,像是要发兵来攻打。据我所知,勾结的事情可能就是他们的借口,而真正目的,很可能是要侵吞大明的国土。”
     李景隆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笑道:“朱王说得不错,朝廷这些年一直垂涎着这里的富饶,恐怕已经忍耐到了极限。而出兵一事,的确是他们为了对占领大明国土有所行动而找的借口。”
     “既是如此,”朱权缓缓开口,“那么在他们发兵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点行动。比如,将这样的谣言传播出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一点,让朱允炆无颜继续掌管军权。”
     李景隆微微一笑,朱权的想法他也早有预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作为联络两方的桥梁,这正是他最擅长的。
     他从容答道:“王爷,这着实是上策。既然有所行动,我也不妨去边境亲自视察,遣回一些陆地以示诚意。到时或可以此为名,为日后出兵制造舆论。这小小的舍弃,将得到的利益比之更大的得多。”
     朱权闻言,也笑了。
     和李景隆合作,这是他迄今为止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有了他在中间牵线搭桥,自己与朝廷之间的博弈,朱权自信能占上风。
     李景隆离开后,朱权心中便开始筹划起来。
     要在朝廷出兵前采取行动,争取时间不多,必须速战速决。
     第二日,朱权便向下属发出命令,要求选派精兵,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完毕,准备随时出兵。
     而后又传召将军来面谈,说明了这次出兵的目的。
     这个将军是朱权培养起来最得力的大将,对局势也十分熟悉,朱权需要他来领导这次的出兵。
     将军听完朱权的打算,也觉得这是上上之策。
     他站起身,向朱权拜道:“王爷英明,这次出兵的举动既可以博

第249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