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根本就破不了。
     可是当河南府上下真正开始查案的时候才发现这事跟他们预想的全然不同。
     推官从城外灾民营带回来的不仅仅有详细的布置方略,还有一份档案!
     一份城外所有灾民身份、户籍的档案!
     这是河南府上下从来没想过的事情。给数以万计的灾民建档?这怎么可能?
     裴耀卿在自己案上打开这份档案的时候,几乎是直接站了起来。
     这份档案当然比不得户部的户籍底档还有各地州府的档案,但该有的信息一个不少:
     每一个灾民的户籍、姓名、性别、同行人以及原籍的驻地已经是尽可能的详尽。
     最叫裴耀卿惊叹的是,这些档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灾民营和疫病区的布置一一对应的。
     从档案上看,城外的灾民主要来自河中、昭义、义成、河阳、魏博五处京畿周围的方镇而来,还有少量是从成德、河东、天平等地来的,涉及郡县凡十五处,所以灾民营和疫病营在设置之时,就按照所来郡县划定范围,各划营地。
     这些灾民又依照军中制度,以每十人一火,以五火为一队,两队又成一旅,两旅则成一营,以各地灾民中年高德劭者为营长,每一级各设领头之人,负责日常的管理。
     像几个主要的如卫州、郑州、怀州、泽州灾民较多的,都有好几个营。除了郡县分营之外,营一级上还根据所在节镇再定“区”,从营长之中择优者选任作为管理。
     一般人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难处,裴耀卿身为河南府尹,天天跟这些民生庶务打交道,对这里面的难度关窍再熟悉不过,其中艰苦岂有不知的?
     看着这一条条一款款,裴耀卿暗忖就是自己去做,也未见得就能做得更好:河南府的户籍档案那是沿袭自旧规,里坊制度更是经过了数百年的磨练施行,即便如此尚且有多少地方还是一笔糊涂账。像城外这种地方一切草创,又是在灾民之间为之,其难处更不能同日而语。
     裴耀卿这才明白,为何城外靠着那么点有数的粮食、薪柴能支撑如此之久。
     这要是换了别处,没有这般细致合理的方略,灾民们胡乱居住,领粮领柴都是随意行之的话,必定造成大量的重复浪费。这也是为何朝廷素来救灾之时压力巨大,因管理不善,往往需要数倍于所需的资源才能足够使用。
     眼下城外的方略可以说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此层层管理便如行军打仗一般,如臂使指,自然事半功倍。
    喜欢。
  

第416章 突破口(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