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救我啊!”
鲁肃无奈,“这,这是先生你自己说的,我又能有什么办法来救你?”
一身白衣的青年士子笑笑,“亮别无他求,只希望子敬能够借我二十只船,每船都要安排军士三十人,船上都用青布为帷幔,各绑上千余个草人分布两边。”
看着对方那疑惑不解的样子,又来了句,“我别有妙用,保证三天后有十万支箭,只是,你千万不要让公瑾知道,如果让他知道了,此计策会被识破,亮的性命也将会不保啊。”
鲁肃答应后却不理解对方的用意,就回去报告周瑜,果然这次长记性了,没有提起借船的事,只说,“孔明造箭用的材料,不用不箭竹、翎毛、胶漆等物,看来他是有别的办法,是不是会去江北运箭?”
周瑜疑惑地说,“我别的不管,只看他三天后如何回复于我!”
话说,鲁肃私地下里调拨了轻快船二十只,船上各安排三十名军士,并布上帷幔草人等物,全部齐备后专门等候孔明调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天,却不见孔明有任何动静。
第二天,仍然是不见动静。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分,孔明秘密派人请鲁肃来到船中。
鲁肃问道,“先生召我可有什么事情?”
卧龙先生微微一笑说,“特请子敬同往,随亮取箭。”
鲁肃大惊问道,“去哪里取箭?是到江北夏口吗?”
这诸葛亮莫不是看大都督一直把他留在江东,想趁着这个机会坐船逃回江北?
可为什么还早把自己也带过去?
“子敬不要多问,咱们去后便知。”
卧龙先生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命令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直奔北岸方向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对面看不到人,卧龙先生拉着一脸茫然心不在焉的鲁肃,在船舱内举酒笑谈。
而跟在自家老师身边的周不疑,接了命令,一脸兴奋地催促战舟前进。
只见长江之上的夜空,星月都藏了起来,果然是好大雾!
他记得在新野时,表哥曾和他说过,有一篇《大雾垂江赋》,讲的正是此情此景。
记忆力逆天的小孩,回想起当日的文章,趁着此时尚未到曹军水师营寨,一时兴起,坐在船头朗诵着,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水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他一向很喜欢这种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如今记得清楚,越背越觉得心中快意怡然,竟是声音也高了些。
“时而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然,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
……………………
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不疑,外面风大你穿的太少了。”
卧龙先生拎着自己的大氅,给小徒弟披在身上,陪着他继续背完省下的文章。
“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
……………………
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船内的鲁肃看了这场面,不由心中大为感叹,这荆楚大地人杰地灵,果然多出少年才俊,就连跟在诸葛先生身边的小童,都有此等文采天赋?
喜欢。
第175章 反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