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不害怕,”刘裕说道:“战马刚跑起来的时候我有点紧张,但长枪刺入第一人的胸膛后,我就只剩兴奋了。”
王凝之叹道:“你和刘桃棒一样,都是简单直接的人,不像我,脑子里乱七八糟的。”
刘裕想了想,说道:“我们想得少,正因为王公你想得多。”
“小小年纪,还挺会说话,”王凝之摇摇头,甩开那些不痛快,笑道:“跟在我身边,有点埋没你了,过几日我回京口去,你就留在这里跟着道坚吧。”
刘裕大喜,忙道:“王公是打算让我领军吗?”
“你才十四岁,领军还早了点,”王凝之笑道:“先跟在刘道坚身边多学多看,隔段时间给我写封信汇报下情况,我觉得你可以了,自然会给你领军的机会。”
刘裕高兴地答应下来。
正如王凝之说的,眼下的刘裕思想简单,生死看淡,就想早点混出点名堂,让母亲和弟弟们过上好日子。
数日之后,洛阳的援军抵达京口,王凝之也坐船返回,将南方的战事和两万多人马尽数交给了刘牢之。
周旋许久之后,桓冲的扬州军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嘉兴大败孙泰的叛军,将他们逼回吴县。
所以王凝之没在京口待几日,便率军南下,亲自坐镇无锡,此地距离吴县不足七十里。
他在会稽做的事情,可不能看着桓冲重演,追着叛军进入晋陵。
王凝之不打算进入吴郡,但若是孙泰要跑来晋陵,他也不介意拿下这份大功。
吴县城中,孙泰和卢竦都是一脸的挫败。
他们起事太容易,不管是会稽还是吴郡,都没费什么功夫便拿下了,废帝司马奕也被他们拿到手中。
可接下来不管是面对刘牢之的京口军、王凝之的冀州军和桓冲的扬州军,这帮乌合之众就有些不够看的了。
孙泰烦躁道:“不该来吴郡的,东海王毫无号召力,为了这个废物,反而将我们困在了此地。”
提议来此的卢竦为自己辩解道:“东海王要拿下建康才有用,我们还差一点。”
“说得容易,但就这一点,难如登天,”孙泰不耐烦道:“桓冲在南,王凝之在北,东边是海,西边是具区(太湖),你倒是说说我们该从哪走?”
卢竦并不含糊,当即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渡海南下,只要远离京城,还是大有可为的,大不了先去广州。”
孙泰自然不愿意,“我们为了吴郡,把会稽都丢了,现在又想着去广州,你当下面的人那么听话的吗?”
卢竦于是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那不如向桓冲投降,朝廷眼下的大敌是王凝之,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我们换个地方,重新寻找机会。”
这个提议孙泰有些心动,造反不成,接受招安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确定朝廷会接受我们的投降?”
卢竦自信道:“会的,王凝之增兵南下,在扬州抢夺地盘,对朝廷的威胁比我们大得多,只要我们愿意投降,朝廷肯定会接受的。”
孙泰仍然将信将疑。
卢竦补充道:“我们北上吴郡,可是王凝之放行的,就凭这一点,朝廷都会接纳我们。”
喜欢。
第410章 吴郡困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