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风铃在檐下轻响,医生将热茶推给池越,陶瓷杯底与木质桌面相触,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茶香氤氲中,医生翻开秦晔的脑部影像图,指尖轻点前额叶区域泛着蓝光的区域。
     “这里像座花园的篱笆。”医生的声音像浸在温水里的玉石,“秦晔小时候,这道篱笆只有这么高。”
     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孩童的高度,“所有声音、影像都能轻易翻越——对他来说,那不是幻觉,只是平行世界的访客。”
     “成年后,他的前额叶发育完整了。”医生的手指移到另一张扫描图,“篱笆长高了,花园本该安静下来。但问题在于——”
     他停顿了一下,“他已经习惯了那些39;访客39;。”
     池越看着茶叶在杯中打转,想起秦晔夜里惊醒时说的那句:“他们走了,花园太安静了。”
     “所以他的创作……”池越摩挲着《镜中花园》的剧本,纸张边缘有被反复翻阅的卷曲。
     “是双向记录。”医生接话,“用现实世界的墨水,书写幻觉世界的邮戳。”
     他翻到被荧光笔标注的那页:“看这段精神科医生的台词——39;不是药物让你看见不存在的东西,是它阻止你看见真实的东西39;。”
     池越的指腹无意识擦过这行字迹。
     三个月前某个雨夜,秦晔正是念着这句台词,把药片倒进了洗手台。
     “我们现在要做的,”医生推来一个小沙盘,里面是微缩的花园模型,“不是拔除所有杂草,而是教园丁辨认哪些是玫瑰。”
     他轻轻插上一面小旗,“比如你。”
     沙盘里的旗子稳稳立在中央。
     池越明白了为什么秦晔总在剧本里写34;灯塔34;——那从来不是隐喻,而是生理性的导航需求。
     他了然地点头。
     “这么说,他的作品是花园和现实的双重记录片。”
     医生没有回答,而是转开话题:“我们现在用的药,目标是让他保持39;可以控制的清醒39;——足够写作,但不会让幻觉彻底消失。”
     “最危险的不是幻觉本身,而是他发展出的认知信念——39;相信即存在39;。”
     池越想起剧本上被荧光笔标注过的台词:
     当我停止相信你时,谋杀就完成了。
     这是典型的思维现实混淆。
     医生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而克制,不带任何评判色彩。
     “秦晔的创作,本质上是一种暴露疗法。
     ——他在用文字和画面,反复触碰那些让他恐惧的记忆。”
     他翻出《镜中花园》的剧本片段。
     “看这段——精神科医生用药物操控病人,让病人怀疑自己的存在。这其实是秦晔在创作时的现实感丧失投射。”
     池越的喉咙发紧:“他写这段的时候……”
     “正在经历严重的解离状态,”医生点头,“他无法确认自己是否真实,所以将恐惧具象化成39;被药物操控的受害者39;。”
     “我们需要尊重他的创作本能,但引导方向。”
     医生将拟好的应对方案递给池越。
     1. 双重叙事法:让他同时写39;幻觉版本39;和39;现实版本39;的故事,通过对比重建现实感。
     2. 锚点植入:在每幅画、每页剧本上标注时间、地点、心率数据,强化客观参照。
     3. 结局重构:鼓励他给旧作添加新结局——比如《缄默者》最后,让真相浮出水面。
     池越沉默片刻:“他需要知道……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某种真相吗?”
     医生微笑:“那是你

第14章 进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