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部侍郎低声道:34;侯爷,陛下还口谕,让您带上北疆试用新式军械的详细记录。朝廷有意在全国边军推广。34;
当夜,叶秋在将军府设宴为弟弟饯行。边关将领们轮番敬酒,气氛热烈非常。
34;侯爷,您这一走,我们可少了个智囊啊!34;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参将拍着叶明的肩膀,34;那连发弩的战术,还得您多指点!34;
叶明笑着取出一卷竹简:34;这是我整理的《新式军械操典》,详细记载了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和配合战术。诸位将军可参考练习。34;
叶秋端起酒杯,环视众将:34;来,为我兄弟饯行!34;
众人哄然应和,酒过三巡,叶秋拉着弟弟来到院中。月光如水,兄弟二人并肩而立。
34;三弟,这次多亏了你。34;叶秋的声音难得柔和,34;不仅带来了新式装备,更带来了新的治军理念。大哥以你为傲。34;
叶明心头一热:34;若非大哥坐镇,我在边关寸步难行。对了...34;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34;这是我这段时间对边关防务的一些新想法,大哥有空可看看。34;
叶秋郑重地接过,塞入怀中:34;放心。有大哥在,朔风关固若金汤。34;
翌日清晨,一支轻装简从的队伍离开朔风关。与来时不同,这次叶明只带了亲卫和几名工匠代表,车马轻快。回望城头,叶秋的身影挺立如松,久久未动。
一路上春风拂面,柳絮纷飞。叶明归心似箭,却也不忘沿途考察各州县驻军的训练情况。
他发现,凡是认真推行新式训练的驻军,士气与战力都有明显提升;而那些阳奉阴违的,则依旧暮气沉沉。
34;看来,改革的关键在于执行。34;叶明在日记中写道,34;再好的制度,若不能落到实处,也是枉然。34;
四月二十,京城高大的城墙终于映入眼帘。叶明刚过城门,就被早已等候的礼部官员拦住——皇帝命他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养心殿内,李云轩正在批阅奏折。见叶明风尘仆仆地进来,放下朱笔笑道:34;哟,我们家的靖安侯黑了,也瘦了,边关风霜果然磨人。34;
叶明行礼笑嘻嘻地说道:34;托舅舅洪福,边关局势已稳。这是我整理的《北疆军务详录》,请舅舅过目。34;
李云轩接过厚厚的奏折,快速浏览了一遍,满意地点头:34;不错,你这次功不可没。北疆将士对新式装备评价如何?34;
34;将士们普遍反映鳞甲轻便灵活,连发弩威力惊人。尤其是冬季作战,双层甲的设计大大减少了冻伤情况。34;叶明如实汇报,34;不过...34;
34;但说无妨。34;
34;新式装备需要新的战术配合。若只换装备而不改战法,效果大打折扣。34;叶明直言不讳,34;所以,我建议派教官团巡回各军,统一训练标准。34;
李云轩若有所思:34;嗯,你所言极是。此事就由兵部统筹,尽快落实。34;
叶明答道:34;知道了,舅舅。34;
喜欢。
第725章 四月归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