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夫人吩咐的,说三少爷最近劳神,要补补。34;刘婶又端出一碟翠绿的腌黄瓜,34;这是用您说的法子腌的,加了花椒和蒜末。34;
     叶明夹起一片黄瓜,脆生生的带着微辣,竟有几分前世川菜馆子的味道。他随口提的泡菜方子,没想到刘婶真做出来了。
     正吃着,忽听后院传来34;咚咚34;的闷响。叶明循声走去,只见马夫阿福正在捣鼓一辆奇怪的马车——车厢两侧装着可折叠的棚架,顶上还有活动的遮阳板。
     34;少爷!34;阿福抹了把汗,34;按您画的图纸改的,这棚子能收能放,下雨天也不怕淋着。34;
     叶明绕着马车转了一圈,不禁莞尔。这不过是他某日闲来无事画的草图,阿福竟当真做出来了。国公府的下人们似乎都憋着股劲儿,想方设法要回报他的科举改革。
     回到书房时,案几上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砚台里是新磨的墨,笔洗中漂着几片桂花。
     叶明展开宣纸,忽然想写点什么。提笔的瞬间,窗外飘来一阵琴声,隐约是《阳关三叠》的调子。
     34;是大小姐在练琴。34;春桃轻声道,34;说是中秋宴上要弹给三少爷听呢。34;
     叶明这才想起,这几天叶瑾正被李婉清逼着读书写字呢。
     笔尖落在纸上,写下34;海晏河清34;四个字。搁笔时,一片桂花正好落在未干的墨迹上,像是给这幅字钤了枚金色的印章。
     晨光渐暖,国公府里的琐碎声响交织成温馨的乐章。丫鬟们晾晒衣物的笑语,马厩里骏马的响鼻,厨房飘来的炊烟,还有不知哪个小厮哼着的俚曲......这些平凡的声响,此刻听来却比任何仙乐都动人。
     吃过饭后叶明踏出国公府侧门时,朱雀大街上已经热闹得像一锅煮沸的水。
     晨雾尚未散尽,各家店铺的伙计正忙着卸下门板,早点摊子飘起的白烟在街道上空交织成一片朦胧的纱帐。
     34;三爷,您瞧这豆腐脑摊子。34;
     李天宝指着街角一个支着蓝布棚子的摊位。头发花白的老汉正用铜勺在木桶里轻轻旋转,舀出一片片雪白如玉的豆腐脑。
     他身旁的小炉子上坐着口铁锅,里面翻滚着琥珀色的卤汁,隐约可见香菇、木耳和虾皮在汤中沉浮。
     34;老张头在这摆了三十年摊了。34;李天宝压低声音,34;听说他孙子今年进了县学,天天嚷着要考秀才呢。34;
     叶明挑了张靠边的条凳坐下。木凳被磨得发亮,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质感。老张头见来了贵客,连忙用袖子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面:34;三公子要甜口还是咸口?34;
     34;咸的,多放辣子。34;叶明摸出几枚铜钱排在桌上。
     老汉笑得皱纹都舒展开了,熟练地盛了满满一碗。白玉般的豆腐脑上浇着浓稠的卤汁,再点上几滴红艳艳的辣椒油,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
     叶明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豆腐的嫩滑、卤汁的鲜香和辣椒的刺激在舌尖炸开,让他忍不住眯起眼睛。
     34;三公子觉得滋味如何?34;老张头紧张地搓着手。
     34;比御厨做的还强。34;叶明由衷赞叹。这话倒不全是客套,前世那些精致料理,反倒少了这般烟火气。
     正吃着,隔壁桌突然爆发出一阵争执。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着本旧书争得面红耳赤。
     叶明听得有趣,那青衣书生激动得连发髻都散了半边,另一个蓝衫学子更是把桌子拍得砰砰响。
     摊子上其他食客也不恼,反倒都支着耳朵听热闹——这大约是朱雀大街早间固定的余兴节目。
     34;几位兄台。34;叶明摸出块碎银子放在桌上,34;老板,给这桌每人加个茶叶蛋。34;
     他转向书生们,34;接着说,我爱听。34;
     书生们先是一愣,待认出是叶明,顿时激动得语无伦次。青衣书生连筷子都掉在了地上:34;叶、叶大人!您改革科举的大恩...34;

第604章 市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