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香水调配师和琉璃匠。但昨天发现有两个参与火药实验的学徒也收到邀请。34;
     叶明眼神骤然锐利。挖香水匠人只是商业竞争,但涉及火药工匠,就是军事威胁了。
     34;把那两个学徒调去偏远分号,派可靠人盯着。34;叶明沉思片刻,34;至于其他工匠...加薪五成,但签订保密契约,违约者家法处置。34;
     所谓34;家法34;,是叶明借鉴现代竞业协议设计的严厉惩罚——泄密者及其家族将被永远逐出商会体系,在这个宗法社会中,这比死刑更令人畏惧。
     周瑾领命而去。叶明独自留在厅内,就着烛光审阅账册。数字不容乐观:虽然商会月入近三十万两,但军工开支高达二十五万,加上原料价格飞涨,结余所剩无几。
     34;必须开辟新财源...34;叶明喃喃自语,突然想起前世历史上的34;国债34;概念。若能让民间资本提前认购未来盐税。
     不过那个东西现在还不行,在古代,一开始便实行国债存在诸多阻碍。
     首先,经济基础方面,古代多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有限。
     民众收入主要源于土地产出,资金分散且总量有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资金储备用于购买国债。
     而且,市场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缺乏成熟的信用机制和金融交易场所,无法为国债的发行和交易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治观念上,封建统治者秉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习惯以强制征税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
     他们认为国家财富由自己掌控,向百姓“借钱”有损皇家威严和统治权威,可能担心国债的发行会削弱自身的绝对权力。
     社会认知层面,百姓对国债这种金融工具极为陌生。在传统观念里,与官府的经济往来多是缴税纳赋,突然出现一种需要自己拿出钱借给官府并期望未来获利的方式,民众难以理解和接受,会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从而不愿参与。
     此外,信息传播不畅也是重要因素。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难以将国债的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全国各地的民众耳中,导致民众无法全面了解国债,也就无法积极参与国债的认购。
     所以,叶明觉得还是得一步一步来,不能一开始就实行国债。
    喜欢。
  

第580章 国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