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好!”
     杨厂长满意地点点头,“这是大领导首次视察轧钢厂,必须高度重视。”
     陈杨坚定地点头:“我清楚了,请组织相信我,回去就着手准备方案。”
     “好,去吧。”
     杨厂长叮嘱道,“有困难尽管告诉我,需要资金随时申请,我会尽力保障你的需求。”
     “明白。”
     这或许又是一次额外的收获机会。
     然而,在陈杨看来,并非所有钱都能随意支配,更不能据为己有。
     厂长,关于展示我们厂历史和精神的设计方案,我不觉得会花费太多。关键在于后期的具体执行阶段可能需要一些资金投入,但这属于厂里的事情,我们可以自行解决,无需借助外部力量,相信不会产生过多费用。”
     有些开支,能省则省。
     尽管是轧钢厂的资金,但身为厂里的一员,开源节流理应做到。杨厂长听完陈杨的话,心中十分满意。世间哪有不缺钱的地方呢?既然这项任务交给了陈杨,那相关的活动经费自然由他掌控,如何使用、金额多少、是否超出预算等,全凭陈杨决定。不管怎么说,陈杨也算是厂里的领导之一,只要他不贪占私囊,其他人即便知情,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个年代,谁给公家办事不顺手捞点好处?因此,这也算是一种额外奖励。
     然而,陈杨却婉拒了这份“福利”。他目前并不缺钱,每日签到所得虽不多,但积攒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加之他自身开销极小,对于这点钱并不在意。
     “好!”
     杨厂长对陈杨的回答赞赏有加,“我就知道你小子觉悟高,果然如此。陈杨啊,把这事办好,争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计划。时间紧迫,你要加快进度。”
     陈杨点头回应:“杨厂长请放心,我定会以工作为先,全力以赴将此事妥善完成。”
     陈杨接手的任务一向超出预期,杨厂长对他颇为信任:“去忙吧,有事直接找我。若需经费,两百块以内,找王主任开单就行。”
     两百块已算宽裕,要知道秦淮茹全年收入尚不足三百。
     “好。”
     陈杨领命后离开,只需列出大纲即可。
     回办公室后,无视杨柯,他迅速拟出草案。
     杨厂长重视此次视察,因这是上级首次访问轧钢厂,前所未有的大事。加之,自他上任以来,从未组织过如此规模的活动,众人皆迷茫。
     现今的视察与未来截然不同,领导会提前准备,避免茫然无措。
     经考量,陈杨最合适,他是厂里炙手可热的人物,曾被伟人记住者寥寥,而陈杨正是其中之一。
     交由陈杨处理,他不信会出差错。
     如何操作?
     招待非陈杨所长,但杨厂长暗示需给人全新体验。
     不会招待没关系,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陈杨能做到。别说耳目一新,独特的风格他也拿手。
     钢铁乃国之筋骨,冶金行业亦然。轧钢厂众多,领导或许见惯了规模宏大的企业,那么如何令其眼前一亮?
     这正是陈杨的任务。
     反复思索后,他在纸上写下“匠人”
     二字。
     匠人精神!
     轧钢厂的工作应彰显这种精神。
     我们的轧钢厂,成立仅六年,从无到有,直至为十周年大庆献礼……成就背后的唯一原因在于,自建厂之初便秉持“匠人精神”,以老带新促进工人快速成长。
     匠人精神虽广为适用,却鲜有人将其提炼总结。
     比我们轧钢厂更优秀的工厂比比皆是,但能挖掘并展现这种精神的寥寥无几。
     至少我们总结了这种精神,这意味着轧钢厂未来潜力巨大,终有一天能够后来居上!
     领导难道不喜欢下属有抱负吗?
     当然不是!
     再者,此次来访的上级领导分管冶金事务,地位颇高,区区第三轧钢厂的雄心远不足以撼动他们。
     陈杨将人文关怀作为此次工程的亮点。
     明确方向后,他立即撰写了一篇关于匠人精神的文章,完成后交给王得赵审阅,随后送往杨厂长办公室。安排厂广播在大领导到来前,不断播放“匠人精神”
     的内涵。
     

第135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