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岚山脉的怀抱深处,白墙黛瓦,飞檐斗拱,庄重典雅,处处透着千年世家沉淀的底蕴与书香门第的疏朗气度。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特有的清润和若有似无的墨香,与北域那刀子般的寒风和血腥气,恍若隔世。
此时山庄正门早已敞开,一位身着素雅青衫的中年男子负手立于阶前。他面容清癯,目光温润平和,周身萦绕着一种久居书卷、涵养深厚的儒雅气质,正是当代林家家主,林清。远远望见风雪仆仆而来的两道身影,他脸上便绽开真挚的笑意,快步迎下台阶。
“一竺大师!多年不见,大师风采依旧,这份超然物外的清净,真是愈发令人心折了。”林清的声音清朗温润,如同山间清泉,带着由衷的喜悦。他双手合十,行了一个标准的佛礼。
一竺大师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灰布僧袍沾着些许尘土,却掩不住那份历经沧桑后的澄澈。他含笑回礼,声如洪钟,带着北域磨砺出的粗粝:“林老友!莫要抬举老僧了。倒是你,执掌偌大林家,这份温润从容的气度,比当年更见深沉,想必是家学渊源,日日墨香熏染之功。听闻你的书法造诣,已臻‘大家之境,便是比起当年林老爷子,也惶不多让了?”
林清连连摆手,脸上带着谦和的笑意,引着二人向庄内走去:“大师谬赞,折煞清也。家父隐世多年,早已不问俗务,庄中诸事繁冗,我这点微末技艺,不过是借了父亲昔年的余荫,才被同道中人抬举几句罢了。比起家父当年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神韵,我这点功夫,尚在门外徘徊,差得远矣,差得远矣。”他语气恳切,毫无作伪,世家子弟的教养展露无遗。
穿过庭院回廊,奇石古木点缀其间,布局疏朗有致,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清贵。一竺大师目光扫过,微微颔首,问道:“林老爷子今日可在庄中?老僧既来,理当拜见。”
林清面上掠过一丝歉意:“实在不巧,家父半月前便启程,往南方一位至交好友处访友论道去了。临行前还念叨着大师云游未归,未能一叙。大师此番前来,未能见到家父,清心中亦是抱憾。不过大师能来,已是蓬荜生辉,快请厅中上座。”他语带真诚,将二人引入山庄正厅。
正厅宽敞明亮,陈设古朴大气。紫檀木的桌椅泛着温润的光泽,墙上挂着几幅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墨韵酣畅淋漓,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心宁神的檀香气息。三人分宾主落座,早有青衣小童奉上香茗。
林清亲手捧起一盏青瓷茶杯,递向一竺大师:“大师,尝尝这茶。并非什么稀世珍品,乃是庄后云岚山向阳坡上几株老茶树所产,由庄中老仆亲手采摘、炒制,沾染了此间山岚灵气,别有一番清冽甘醇的野趣风味。权当洗尘。”
一竺大师接过,揭开杯盖,一股清雅悠长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他深深吸了一口,赞道:“好!山野清气,灵秀内蕴,好茶!比那些精雕细琢的名品,更得自然真味。”他轻啜一口,闭目回味片刻,脸上露出享受的神情。
林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一直安静侍立在一竺大师身后、身形挺拔如松的青年身上。
“大师,”林清放下茶盏,带着温和的探究看向张阙,“这位小友,气度不凡,观其筋骨气血,隐隐有龙虎之象,莫非是大师新收的高徒?当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一竺大师放下茶杯,摇了摇头,坦然道:“林家主误会了。这位小友并非老僧弟子。他名张阙,乃是来自‘界外之人,如今暂居寒寺,算是寒寺的记名弟子吧。”他点到即止,并未详述张阙来历。
“界外之人?”林清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与了然,他重新仔细地打量了张阙一番,那目光温和却仿佛能穿透表象,“原来如此!老夫早闻天外来客,个个身负异禀,于武学一道更是天赋卓绝,常有惊世之才。今日得见张阙小友,果然传言非虚!这份根骨气度,绝非寻常。”
张阙微微躬身,抱拳行礼,声音沉稳,带着北域特有的冷冽质感:“林前辈谬赞。晚辈张阙,初来乍到,于中域礼仪规矩多有生疏,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前辈海涵。至于武学,在北域荒僻之地略作打磨,粗浅得很,不敢当‘天才之名。”
“哈哈,小友过谦了。”林清朗声一笑,语气中带着长辈对优秀后辈的欣赏,“老夫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你年纪轻轻,一身修为已隐有锋芒内敛之势,根基之扎实,远胜寻常同辈。这份成就,绝非一句‘荒僻打磨能掩盖。便是放眼整个中域,能与小友比肩的青年俊彦,怕也屈指可数。只怕这中域又要出一个年轻的高手了。”
正说话间,厅外回廊传来一阵轻快而稳健的脚步声。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身影出现在厅门处。少年身形挺拔,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玄金暗纹箭袖袍,衬得他英气勃勃。他面容俊朗,不过身上又散发的高贵的气息,步伐间透着一股习武之人的利落劲
第185章 初入林院,切磋比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