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4章 无人淡定[1/2页]

大明伪君子 南墙的那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捷报福建泉州老爷,吕讳思成高中辛丑科会试第五十五名,金殿面君!”
     又是对面街的,魁星楼的江南士子们面上一黑,心情都是焦躁起来。
     而对面顿时就鞭炮震天价响了起来,鼓乐喧嚣直上云宵。
     但作为当事人,四大科举强省之一的福建解元吕思成却是怔了一怔。
     面对如潮的恭喜之声,他面上显现出复杂之情,有狂喜,有失落,有意外,有不甘……
     过了好一会,吕思成才拱手回礼,对着另两位解元冉中允和林端木道:“愧对两位兄长,小弟先了一步。”
     作为会元最有力的争夺者之一,他的期望绝对不止是第五十五名,可从现实角度来看,能拿下这个名次,也还算差强人意。
     另两位解元自然心里也充斥着患得患失,强自道:“恭喜贤弟了,你我三人情同手足,无论谁先谁后,又有何妨……”
     吕思成自嘲道:“只怕要让对面的看笑话了,还是要靠两位兄长为咱们扛起大旗啊!”
     冉中允道:“非战之罪,实乃是时也运也,贤弟不必放在心上。”
     林端木苦笑了一声道:“但愿能如贤弟所言,不瞒贤弟,为兄现在心上空落落的。”
     到了后面,报喜人来的频率开始减少,方唐镜看见王华,曾彦等人脸上越来越失落。
     “白首为功名……”曾彦倒上一杯酒,一饮而尽,长叹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后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曾彦自忖今科又是水中捞月,空欢喜一场了,饶是屡败屡战,华发丛生,还能再搏几年,今生难道要老死在科考的路上?
     没别的,现在都到了五十多名了,再往上,他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不由脱口而出。
     曾彦这几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倒也与众人此时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极为贴切。
     方唐镜眼见魁星楼一片哀鸿遍野,心想这可不是事。
     别人不敢说,曾彦在历史上可是这一届的状元,会试时也是前十的。
     王华,王元,吴伯庸都是当世才子,这些人亦是榜上有名的,绝不会落榜的。
     反倒是自己这个乱入煽动了蝴蝶翅膀,不知会不会榜上有名,不过想来也不会落第的。
     方唐镜大笑道:
     “曾兄怎可做小儿女状,我辈读书人,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弃,我辈享受的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绝非结果,求真者,永远在路上!
     诸君还记得会试时那道题目乎?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愚弟正想高吟一曲‘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引用的是辛弃疾的《贺新郎》一词,辛弃疾的词,人称“词中之龙”,最是怆然中见豪迈,极富穿透性的感染力。
     而且《贺新郎》对应《雨霖铃》,意境一者颓废一者慷慨,与此时的气氛不要太贴切。
     此言一出,众皆复振,王华喝彩道:
     “好一个‘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贤弟已得稼轩先生真意也,为兄佩服!”
     曾彦也为之感染,拱手道:“贤弟说得对,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我辈享受的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绝非结果,求真者,永远在路上!方贤弟说得太好了!”吴伯庸紧紧握拳.
     这句话不如说是为落第预作心理准备的自我安慰,因为这过程太难熬了有木有。
     就在方唐镜大灌心灵鸡汤的时候,又一骑快马驶来。
     所有人霍地一下涌到了窗边。
     “捷报南直隶凤阳府老爷,吴讳伯庸,高中辛丑科会试第三十七名,金殿面君!“
     吴伯庸闻言,整个人一跳三尺高,什么享受过程,最享受的是结果好不好!
     方唐镜仍是向王元抱拳道:“伯庸兄,恭喜恭喜!“
     吴伯庸此刻自怨自艾一扫而空,嘴角弧度高高翘起,恢复了平静淡然模样,毕竟是江南王经魁首之一,须得讲究气度。
     吴伯庸很淡定地向着道贺的众人道:“多谢诸位,同喜

第574章 无人淡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