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2章 雄文现世[1/2页]

大明伪君子 南墙的那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得梅开向四时,骚人日日可吟诗。年来万事心都懒,只有吟梅兴未衰。
     雪中寒梅,香山文会,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修契事也。
     飘雪初晴,梅花漫野,香山,实在是文会最佳之所。
     更何况,发起这次香山文会的,乃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李东阳,李西涯公。
     李公阳少年高中,成化初年便高中进士入了翰林,乃是大明有名的神童之一,此时不过三十几许。
     但他这十六七年仕途不甚得意,只做到了从五品侍讲,所以称得上不得志的冷板凳。
     但他算是词臣里最喜好文学的那一批人物,京城文坛之望,围绕在他身边谈诗论文的大家宗师着实不要太多,且都是仕途不甚得意之辈,言谈无所顾忌、意气洋扬。
     李东阳俨然有文坛大宗师气象,又素以喜欢提携后进闻名,其指点后辈文章,当然不在话下。
     因而李东阳发起的文会,令无数士子趋之若婺,纷纷怀揣着自己得意之作,削尖了脑袋也要挤到文会之中,竟是一帖难求,让一些黄牛党狠狠地赚了一笔小财。
     与会者人人都憋足了劲来个一鸣惊人,名动京师。
     不过与会诸人谁也不是易与之辈。
     这些能与会的举人,哪个不是在家乡受无数父老仰视的存在,不是名士亦是才子,都是有真材实料之人,随便单抽一个出来,都是吊打一府的霸王级人物。
     因此想要在这一片红海中杀出头,凭个人的才华和文章得到众人公认,难度不亚于会试。
     偶然有一两篇出彩的文章出现在文会上,众人口头上礼貌性地赞上几句,大家点评两句,已是了不起了,得到李东阳这个文坛盟主点赞的,几乎没有,更掀不起什么波澜。
     因而大多数文章都只能在众举子间互相点评交流居多,好好的一场文会,显得沉闷之极。
     不过时辰还早,一些真正的大牌文士还没有真正到场,大家也并不着急。
     便在这时,一名似是来赏梅的士子喝得有些上头,见状士子呵呵一笑,轻飘飘地把《东厂十弊论》的文章递了上去,然后便“世人皆醒我独醉”地趴到了桌子上酣然入睡。
     《东厂十弊论》的文章,先是递到了一名年轻举人的手上。
     这名自诩神童的小举人,先是看了题目,不由一惊,继而冷汗淋漓地将此文接连读了三遍,不由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其身旁好友惊其异色,知这小举人素来眼高于顶,素不服人,不免好奇地夺了过去。
     这一看,顿时身子一震,二震,再震,困扰数日的风寒竟然不药而愈,浑身通泰,手舞足蹈。
     众人讶其异状,纷纷问其情由,举子不答,以文示之。
     众人争相阅读,无大既骇且惊而后义气昂然,皆曰此乃檄文也,可与古之骆宾王讨武檄文,蔡邕之讨曹檄文相比拟矣!
     众人看到署名上写着佚名后,便有人问这位佚名兄,现在何处?
     小神童一指桌上酣睡之醉鬼,众人皆是叹服:“此真妙手着文章,率性坦荡之君子也。”
     不料那醉鬼此时恰好被冷风吹醒,看到众人拿着文章围观自己,不由笑道:
     “此非吾作也,乃是之前山下沽酒时从酒店老板处所得,此时这篇文章怕是已贴满了大街小巷了吧?”
     众人听后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简直是要与东厂不死不休之势,绝不是写写文章这么简单,有人道:
     “这就难怪了,佚者散失之意也,佚名便是无名啊,也可以说谁都是作者,此文写出天下人之心声,岂不是天下人皆可是作者乎?”
     众人这才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文章迅猛地流传了开来,很快就传到了李东阳手中。
     李东阳细读了三遍,叹道:
     “此文不讲求平仄对仗,文字如火山喷薄,近者皆燃,其言词平易,便连贩夫走卒亦能读懂,然其内中思想却是深深发人深省,此真鼎故革旧,推陈出新之文也。”
     以李东阳的身份,当然不便针砭时政,便从另一个角度去肯定这篇文章,听了他的话,众人回想起此文的格式,亦不由反思起来。
     大明中前期,言必称复古,文不离汉唐,打着以秦汉为绳,唐宋为宗的旗帜,但文章都是乏善可陈,不离前人藩篱。
     虽然有人喊出‘文因时而作,因时而变的口号,但究竟该怎么个变法谁都搞不清楚。<

第532章 雄文现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