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2章 倭国态势[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支三万人大军。
     源经基低调,平良持自然就被捧上天了,也组建了幕府,自称关白,奉宇多倭王之子雅明亲王为“新皇”,号召倭人。
     越前、越中、信浓、飞驒诸地纷纷响应。
     平良持叫嚣狂吠之声越大。
     猛虎自然不屑于理会疯狗。
     刘知俊每日安抚军心,与将士们吃住都在一起,偶尔带领士卒出城狩猎,稍解将士思乡之情。
     在宣教使的帮助下,还寄回家属与金银。
     枢密院的军令也下达了,明年会以徐温的徐州军替代天策右军,分批次返回长安。
     将士们才军心大定。
     长安。
     新的一年当然有新的气象。
     在惩处裴氏之后,国人也见到了李晔压制世家豪门的决心。
     吏治变得更加清明起来。
     当然,腐坏永远是层出不穷的,想要彻底杜绝是不可能的,这里面牵涉到了太多的人性。
     但只要制度不腐坏,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宣教司的地位被提高之后,有眼光的人见到了其中的机会,既是皇帝的家臣,又掌握相当的权力,唯一的短板,地位低下,也被补齐了,吸引了很多才智之士。
     以前是爱理不理,但现在是高攀不起了。
     要成为合格的宣教使,除了要有文化基础,还需在军中历练一年,不是在边远地区戍守,就是策马在漠北辽东驰骋,战阵之术,个人武艺,都是考核的内容。
     完成之后,从偏远地方基层做起。
     辛苦是肯定的。
     李晔可不想自己的家臣被将士和百姓们当成弱鸡。
     思想坚定的前提是身体强健啊。
     不然怎么对别人宣教?
     这是李晔手中掌握的核心力量,宁缺毋滥,自然不允许掺沙子。
     醍醐一行送到长安的时候,已经阳春三月,关中遍地春暖。
     长安百姓人人观望,对着倭王一行指指点点。
     宇多受不了路上的颠簸,又痛惜国破家亡,绝食而死。
     醍醐倒是养得白白胖胖,每日只要有酒就可以。
     来自后世的李晔,自然不会搞什么盛大的仪式来欢迎倭人,令醍醐在皇城下起舞,借此侮辱他,谁知醍醐浑不在意,一口小酒一把扇子,哼着小调,翩翩起舞,颇为投入。
     引来长安商量百姓的喝彩之声。
     李晔不禁有些佩服醍醐。
     能活的这么“洒脱”,也不容易。
     见了李晔还五体投地,一口不太纯正的唐言:“臣醍醐拜见陛下。”
     见他如此恭顺,李晔的杀心顿时消退了三分,“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晔说了一阵冠冕堂皇的话,就把醍醐扔给礼部,让他们安排这一家子负责为皇室养马。
     一刀杀了他们当然太可惜。
     而属于倭人的悲惨命运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眼睁睁的看着。
     李晔翻看着一同送来的源经基降书,心中生出一个想法。
     大唐的建设,太需要劳力了。
     劳力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大资源。
     一个伟大帝国的崛起,岂能没有异族的尸骨为基?
    喜欢。
  

第632章 倭国态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