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9章 汴梁虽好[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即便现在放过这些人,免不了又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斩草除根,大家都清净一些。
     李晔感觉自己越来越冷血,仿佛被这个时代同化了。
     但只要大唐能振兴,华夏不走入赵宋的歧途,更血腥的事情,李晔也责无旁贷。
     活下来的达官贵人们,要么被充边,要么要被追缴。
     别看府库中没有钱粮,他们的宅邸中,一个个富得流油,随便一个人都能追缴出几十万缗钱,上万石粮食,家中仆役奴婢动辄几千人,赵岩府中奴婢三千余人,护院就有七八百,还不算汴梁城外庄园,控制的人口加起来将近万人,而且全都是青壮。
     张氏兄弟也是如此。
     朱温提着脑袋砍了三十多年,全便宜了他们。
     李晔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连梁军中的一些兵头也在追缴之列,要造反的迟早会造反,也不差这些人头。
     汴梁城中再次腥风血雨,不过普通百姓并未受到多少影响。
     春耕来临的时候,混乱才趋于平静。
     李晔开仓放粮,组织百姓春耕,恢复生产。
     地里有东西,人心也就渐渐安定了,连盗贼都少了很多。
     中原地区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山东等地也平静下来。
     大唐在收复天下的过程中,也形成一套接受的秩序,辅军、宣教司、皇庄、户司、吏司各司其职,官员任免,辅军整编,田地划分,安抚地方,井井有条,政事堂的各项政策从长安快马送来,李晔加盖印玺后,便可生效。
     一般而言,只要有政事堂李巨川、赵崇凝、韦昭度、刘全礼、韩全晦四人的署名,李晔都是一扫而过。
     政令下发之后,事情并没有完,还有皇城司、宣教司在地方上跟进,评估政令推行的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问题的地方,会以红头密函送到李晔案牍前。
     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毕竟现在的大唐朝气蓬勃,李巨川、赵崇凝、韦昭度、刘全礼、韩全晦五人互相牵制,有问题他们早就争吵起来。
     现在云南大治,李晔考虑到了调回张承业了,没有他在长安,李晔总感觉不踏实。
     政事忙完了,李晔也会跟杨师厚、薛广衡、柴再用四处巡视。
     “汴梁天下中枢,有运河之利,左控河洛,右挟山东,北制河朔,襟带江淮、荆襄,此朱温所以兴也。”杨师厚有意无意道。
     李晔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唐眼看就要统一天下,有些事情要提早准备了。
     关中动不动来个旱灾,几千年就没消停过。
     大唐在安史之乱时,差不多就该玩完了,只因江淮、江南的支援,才勉强续命,熬过了安史之乱,熬过了二帝四王之乱,然而当庞勋八百人杀回江淮徐泗时,大唐的腹心也就被捅了一刀,秦宗权崛起,彻底切断了江淮命脉。
     李晔差不多是顶着大唐的牌子,把天下重新打了一遍。
     即便李晔重视河陇、河套地区,关中越来越贫瘠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终有一天,它会承受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总不能如高宗、玄宗一样动不动到洛阳要饭吧?
     “汴梁虽好,却非立都之地,此时以后再论。”李晔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迁都的问题。
    喜欢。
  

第499章 汴梁虽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