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6章 桀骜不驯[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盟友了。
     辛四郎是暴脾气,对面也不是善茬,眼看就要火并,李晔身为皇帝,总要讲究一些体面,“够了,都退下!”
     辛四郎不敢抗命,退了回来。
     对面也退了下去。
     “既然晋王心怀大志,那就各安天命吧!”李晔心中的石头也落下了。
     “臣必不令陛下失望!”李存勖眼睛里的小火苗熊熊燃烧。
     李晔点点头,伸了个懒腰,“回营!”
     亲卫警惕的护在李晔身周。
     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遮盖了天地……
     回营之后,李晔立刻下令各营警戒,加固营寨,多设暗哨。
     这场大雪,也令大规模的战争打不起来。
     晋军之强在骑兵,唐军因为黑云长剑都与银枪效节都的崛起,步卒要强悍一些,当然骑兵也不弱,特别是李承嗣、史俨、朱瑾等骑将加入,冷锻甲的装备,唐军的重骑兵颇为强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这种天气,骑兵无法施展,就连斥候也是两条腿在风雪中跋涉。
     要在短期内解决李存勖的近二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种对峙对大唐是有利的。
     蜀中、荆南、荆襄的辅军不断加入前线,唐军在汴梁一线的兵力突破三十四万。
     这还是有很多人逃窜的情况下。
     这种天气,南军不愿北上也在情理之中。
     风雪终有退去的一天。
     以现在大唐的国力足以碾压河北。
     不过一旦黄河解冻,李存勖的二十万大军就是背水结阵。
     一千多年以来,背水结阵成功的也只有韩信与刘裕。
     当然,李存勖也有这样的决心和能力。
     双方都在风雪中煎熬着,都积极修建营垒,鹿角陷坑铺了一层又一层。
     战马因为食物的短缺而日渐消瘦,将士也因严寒而萎靡。
     不过上天是公平的,唐军艰难,晋军更加艰难,斥候已经打探到对面战马大批的死亡,士卒也有冻死的。
     这种二十万的大军,不仅考验前线将士的意志,更考验后勤补给能力。
     历史上两军对垒因粮草接应不上而崩溃的不在少数。
     幸亏李晔从建军之日起,就设置了辅军,极其重视后勤。
     熬了十几天,唐军因为后方的羊肉、干柴、粮食的及时供应,士气有所回复。
     对面的晋军就没有这种待遇。
     魏博一波又一波的兵变、大战之中,早就糜烂,其余的河东、卢龙也是常年战争,李存勖前两年积下的家底早就差不多了。
     这几日唐军斥候居然能抓到向南逃窜的前梁军降兵。
     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
     人饿到极限的时候,什么都做得出来。
     李晔心中一动,后世子弟兵不是有常规操作吗?
     遂下令士卒在敌营前煮些羊肉。
     也不要太多,闻着些肉味即可。
     还令斥候射箭书入晋营:拨乱反正,大唐有酒肉相待。
     这种诱惑是致命的。
     各种流言蜚语也不知怎么回事,在晋军中流传极快,声言大唐皇帝仁德,只要南归,既往不咎。
     晋军这些年扩充极快,除了河东,还有漠南、卢龙、义武、义昌、魏博等众,很多人依然没有脱离牙兵牙将的传统。
     这也是历史上李存勖败亡的原因之一。
     晋军开始出现大规模逃亡。
     总体来说,这些年李晔名声不错,不像朱温一般赶尽杀绝,也不像刘仁恭父子一样暴虐无道。
     大唐的金字招牌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李存勖即便发现了,也根本禁止不住,甚至发生魏博降军作乱之事。
     李晔正在思考什么时候捅李存勖两刀的时候,李存勖自己感觉情况不妙,在冰雪消融的之前,主动撤到了河北黎阳。
     这一退,也宣告了晋军再无力阻止大唐收复汴梁。
     李晔挥军进抵白道口,沿河布置严密的防御工事,与晋军隔河相望。
     春风吹拂在黄河两岸。
     天佑年间最冷一个冬天即将过去。
    喜欢。
  

第496章 桀骜不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