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2章 时代规律[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吗?”
     青色狼头胎记仿佛要噬人一般,诸将佐皆不敢与其对视,后退一步。
     李裕脸色苍白,双脚一软,跌倒在地,血泥弄脏他的披风与盔甲,再无之前的体面。
     “来人,送太子回天唐府,岷州辅军明日回归辖地,再有言战者,定斩不饶!”冯行袭一挥手,身边亲兵便上前扶起太子,全程没有一人敢动。
     李裕被提起来的时候,裤腿上流着液体,满脸羞愤,“冯行袭,你好大的胆子,你不过父皇一条狗,敢冲本宫动手!本宫、本宫绝饶不了你……”
     在场大多数的眼神都古怪起来。
     “送殿下回城!”冯行袭眼中都快冒出火来。
     李承嗣冲冯行袭拱手,忧心忡忡道:“冯将军一心为公,李某回到长安,必定禀明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行袭叹道:“今日我若不拦阻,才是负陛下所托,若是陛下怪罪,冯某告老还乡。”
     长安。
     李晔看完冯行袭急奏,兴海军连河湟谷地都没进去,挡在拔延山之南,心中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对太子“胸有武略”评价却疑惑起来。
     李裕的成长轨迹很简单,出身成都,两岁被带回长安,可以说是自幼长于深宫之中,朱玫之乱,他也不过一个婴孩,僖宗、昭宗都历经艰难,李裕却平平安安。
     一个没有经历战争,经历逆境的人会“胸有武略”?
     以李晔对冯行袭的了解,不是阿谀奉承之人。
     看完皇城司的密报之后,李晔的脸就沉下去了。
     从太子在岷州起到天唐府的所作所为,全都清晰记录下来,包括在岷州暗中引崔胤为谋主,私蓄宠妾十三名,数次干扰冯行袭决断。
     上面署名统领林光远,虞侯七人,说明这份密奏是深思熟虑反复确认的,如果出错,上面署名之人,全都承担相应罪责。
     污蔑太子是诛三族的重罪。
     林光远是李晔第一批招募的长安子弟,四大统领首先皇帝的私人心腹,然后才是大唐皇城司。
     李晔万万没想到,平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老实孩子,勤勤恳恳的模样,离了长安就这么奔放。
     唐末五代是个非常古怪的时代,第一代枭雄们雄才大志,但第二代基本都是二世祖,红着眼,为了上位,连亲老子都能咔嚓了。
     没想到自己也逃不过这时代的规则。
     二世而亡的朝代不在少数。
     李晔心中苦笑不已,这简直是灯下黑啊。
     被查出来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其实以往李裕有些小动作,李晔都当没看见,每个人都经不起查,裴贞一的小动作也不少,合理的手段是可以允许的,毕竟对手也不是什么善茬。
     以崔胤为谋主,在李晔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私蓄宠妾是德行问题,但干扰冯行袭就是原则问题了。
     难怪冯行袭要请求调离太子回京,肯定是被逼的受不了了。
     李晔把密信全都烧掉了,这封信若是传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
     心中长叹一口气,立太子容易,废太子却不简单。
     毕竟现在太子没有大错,总不能因为私蓄了几个姬妾就废了吧?
     太子背后站着的是皇后、平原,还有清流文人天然拥护他这位嫡长子。
     大唐刚刚安定一些,政局就动荡起来,绝不是什么好事。
     政治的混乱,一定会引发军事的混乱。
     不过,以李裕这德性,大唐的江山肯定不能交到他手上,这不仅是害了他,也害了大唐,更害了千千万万的百姓。
     一个这样的君主,如何镇得住手下赫赫军功的将军?
     历史上,杨师厚在朱温手下兢兢业业,但到了朱友珪手下,立即就割据魏博,自己过日子。
     总不能李晔学洪武大帝,为了硬扶建文上位,杀得人头滚滚吧?
     以李裕的种种行迹来看,未必比得上建文帝。
     再说大唐振兴,大唐的敌人也在复苏,挥刀自宫,岂不是跟大宋一个德性?
     来日方长吧,这样子的李裕未必能笑到最后。
     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少。
    喜欢。
  

第422章 时代规律[2/2页]